中國教育走進現代化,是我們的目標。這個目標如何實現?作者認為離不開三個“現代化”,即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教育投入保障體系的現代化、教育管理與辦學制度的現代化。宏大的目標最終要落實到方方面面,而這條實踐的道路上還存在不少障礙。如何看待和解決這些教育問題,涉及我們對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回答。
本書是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先生的教育評論集,也是他對“什么是好的教育”的回答。秉承其一貫的風格,本書關注教育熱點與現實,從基礎教育現代化、高等教育現代化、鄉村教育現代化三個方面,圍繞作者對于“好的教育”的理解,深入解讀、分析,并提出切實的建議。本書觀點鮮明、表達簡練、文筆流暢,對于關心中國教育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能帶來許多啟發的書。
前言一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如何實現?
前言二 對話馬云:馬云鄉村教育計劃對我國發展鄉村教育的啟示
基礎教育現代化——基礎教育理念
重視基礎教育,不要搞錯了方向
取消藝體特長生加分,怎樣讓所有學生都重視藝體教育?
重視勞動教育,不能再紙上談兵
灌輸教育、功利教育,是我國學生創造性教育的兩大障礙
規則教育是最重要的德育
發展教育,不能再用“金字塔”結構、等級思維
人臉識別技術用于監控學生表情是反教育
“在家上學”不能一禁了之
疫情防控與教育生態建設
基礎教育現代化——基礎教育投入
監管和市場雙重失靈的學前教育困局
全面鼓勵生育,應發展0—3歲普惠托育服務
全面建立生均撥款制度,須強化省級財政統籌
拿解決4%的決心解決教師待遇問題
解決我國教師待遇問題,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時應探索實施年薪制
由“化緣校長”反思教育投入保障與教育慈善機制
基礎教育現代化——基礎教育制度
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學前教育盡快立法
理性評估多校劃片政策的效用
“公”“民”同招新時代,民辦教育的定位和功能面臨新的調整
超前教學下移到幼兒,亟須立法禁止超前教育
實施新《民辦教育促進法》,如何創新對營利性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
“高考移民”、代培模式、異地高考與高考改革
浙滬新高考改革試出的問題及完善建議
“3+1+2”高考改革方案評析
從自主招生到“強基計劃”,自主招生改革的“自我教育”
高考報名人數重回千萬級,完善分類高考才能“分流”
高考制度與大學人才培養為何陷入彼此制約的困境
高考延期一個月,重視教育過程公平的一次重要實踐
高等教育現代化——高等教育理念
提高大學培養質量,要避免“應景式”從嚴
“考研熱”折射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學歷社會”問題
北大、清華位列亞洲前三,離世界一流還有多遠?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取消本科招生,如何避免學歷高消費?
從百篇論文撤稿看中國學術生態
反思清華大學招收國際生實行申請—審核制引發的爭議
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大熱,要避免盲目追逐熱門
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不能再有“精英教育情結”
高等教育現代化——高等教育投入
從“雙一流”入圍名單看高等教育發展的公平和效率
高等教育撥款不能還青睞“富豪學校”
高校要重視財政撥款之外的“其他收入”
美國高校會堵住捐贈招生的“后門”嗎?
高校青年教師年薪30萬有可能嗎?
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兼職兼薪怎樣做到“適度”?
高等教育現代化——高等教育制度
落實“新時代高教40條”,如何強化質量評價保障機制?
西湖大學的辦學模式和辦學制度改革值得關注
如何讓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質量?
去利益化,才能讓院士評審回歸學術本位
以取消二級學院行政級別,推進提高大學的現代治理能力
鄉村教育現代化——鄉村教育理念
分數公平對農村學生真公平嗎?
高考“網紅”與貧困生的命運
該從“渾水煮面”事件中讀懂什么?
實行教育精準扶貧,需要改變傳統的“錦標主義”教育政績觀
絕不能把“教育移民”作為農村教育戰略
鄉村教育現代化——鄉村教育投入
鄉村教育的問題不是小規模與寄宿制之爭,而是要踏實辦好每一所學校
在線教育改變不了鄉村教育與學生的命運
發展鄉村教育須告別單一升學模式
突破城困與鄉怨,可把更多大學辦在縣上
鄉村小規模學校命運讓人憂
精準幫扶返鄉農民工子女,關鍵在于精準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和素質
精準幫助留守兒童大有可為
不能只要求鄉村教師“堅守”,鄉村教師需要體面的收入與尊嚴
農村特崗教師半年發一次工資,為何中央保障的工資部分不直接打到教師賬上?
不要再用凄苦反襯鄉村教師的偉大
“鄉村教師收入倍增”切實可行
鄉村教育現代化——鄉村教育制度
體制外的修補,難以解決鄉村教育的根本問題
保障鄉村教學點須調整鄉村教育統籌機制
“銀齡講學計劃”是建設鄉村教師隊伍的補充計劃
發展鄉村教育,需政府主導并形成全社會的合力
馬云鄉村教育計劃的最寶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