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體系》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和教育家弗里德里希·包爾生代表作。作者在書中倡導一種自我實現的倫理觀,其思想源流仍屬康德主義倫理學,然而在許多問題上已轉向目的論觀點,并對康德倫理學提出了許多批評,這使該書在許多方面具有調和傳統倫理學中義務論和目的論的矛盾的傾向。本書是在德國哲學和古典文化的氣氛下使倫理學體系化的一個嘗試,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亦不乏許多獨到深刻的見解。同時,因其成于新舊世紀之交,其中也深刻反應著傳統倫理學與新的倫理學思想的抗爭。
弗里德里希·包爾生(1846-1908),德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和教育家,一生主要在柏林大學從事教學和著述活動。他的著述豐富,對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倫理學體系》是他一本系統的倫理學著作,該書于1889年在柏林初版,以后多次修訂再版。他的另一本哲學著作《哲學導論》影響甚大,從1892年初版到1929年,幾十年間已出版至第42版。1892年,列寧在其《哲學筆記》中對此書有專章的摘錄和評論。其他重要著作還有《教育學》《教育史》《哲學史》《康德傳》。
英譯者序
美國版作者序
德文第一版序
德文第二版作者序
導論:倫理學的性質和職能
第一編 人生觀與道德哲學的歷史綱要
第二編 基本概念和原則問題
第三編 德性與義務論
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