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民訴求具有回應性、對國情變化具有適應性、對實現國家良治具有有效性的政治制度體系,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所需的重要條件。這不僅意味著關于政治制度的研究對增進人類福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也是我們多年來圍繞中國道路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開展持續研究的動力之一。
本書基于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集體領導體制的創新發展,在原有五大機制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核心加七大機制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集體分工協作機制、集體交接班機制、集體學習機制、集體調研機制、集體決策機制、集體外事機制和集體自律機制的運行特點,反映了中國政治制度的獨特性和優越性。
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制度,本書是國內外對中國集體領導體制展開深入探討的力作。
權力如何運作,關系中國的前途命運。本書解碼當代中國權力的構成方式、運行機制、理論基礎、演變軌跡,是了解中國政治與未來走向的佳作。
胡鞍鋼,中共十八大代表,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他領導創建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是國內一流的國家決策思想庫,入選中宣部國家高端智庫建設首批25家試點單位。從事國情研究30年來,先后出版國情研究系列專著、合著、編著及外文著作百余部,近期著作有《如何認識當代中國》《中國國情與發展》《中國集體領導體制》等。
楊竺松,清華大學工學學士、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共干部制度、領導體制。撰寫決策咨詢內參《國情報告》近20篇;發表各類論文10余篇,出版中文著作2部。
導論中國政治制度成功的關鍵1
集體領導體制的發展(19272012年)2
內容提要6
集體領導體制創新發展分析框架7
第1章 準確理解核心內涵11
一、核心的三重含義13
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核心15
三、黨一定要有領袖,有核心19
四、小結23
第2章 深刻認識核心地位25
一、黨在核心問題上的歷史經驗教訓26
二、核心領導人的基本特征29
三、核心是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帶頭人35
四、領導集體班長與一班人的關系37
五、小結43
第3章 集體領導五大機制的發展45
一、集體交接班機制與集體分工協作機制45
二、集體學習機制50
三、集體調研機制53
四、集體決策機制56
五、小結66
第4章 強化集體外事機制67
一、出國訪問68
二、出席重要國際多邊會議70
三、會見外國來華訪問人士71
四、小結75
第5章 強化集體自律機制77
一、中央政治局帶頭在前79
二、強化廉潔法規制度約束82
三、小結84
第6章 堅持和發展集體領導體制87
一、四年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成就87
二、中國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94
三、結語108
后記111
附表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