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由“商業模式的競爭”上升到了“生態圈的競爭”。因此,將企業打造成生態型企業,構建完善的企業生態系統,促使生態系統中的各成員高效協作,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法寶。
這是一個整合的時代,你不去整合就會被整合,你需要什么就去整合什么,你能整合什么就擁有什么;而整合的本質是共贏,是融合,共贏的本質是“共”,你只要想好如何與別人“共”,贏是順其自然的事。
推薦一:
★完整的商業生態圈可以被劃分為若干環節,每個環節的角色都由若干企業一起承擔,具體的表現方式往往是各企業圍繞一家核心企業協同創造價值;
★同一生態圈中各個企業相互依賴、密不可分,各企業成員的利益也與其他企業成員的發展緊密聯系,往往當一家企業的運營出現問題的時候,生態圈中企業成員的利益也會受到影響;
★生態圈雖然一般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并不意味著生態圈是完全封閉的,生態圈作為一個平臺,不僅能夠讓企業從中獲益,而且可以吸引更多企業加入,以維持整個生態圈的活力;
★由于生態圈伴隨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所以企業對生態圈有比較強的依賴性,一旦離開這個生態圈,企業的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推薦二:在“互聯網+”時代,單純投放廣告的模式已經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要學會尋找合作伙伴形成聚集模式,打造生態系統,實現“互贏共生”。正如阿里巴巴、谷歌等企業的成功主要在于利用平臺集聚資源,構建健康的生態圈。
2015年12月16日,為期3天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水鄉烏鎮拉開帷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提出的多項主張引起外媒高度關注,更是獲得外國領導人力挺。一方面令人振奮的共享經濟,將在未來更加開放、安全、互通、共贏的環境下蓬勃發展;另一方面電子商務沖擊了實體企業、實體門店,顛覆了原有的生態系統,互聯網+的時代,不要忘了實體企業是電商的基礎。
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將由“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上升到“生態圈之間的競爭”。因此如何構建企業的生態系統、打造生態型企業,看誰的生態系統打造得更加完善以及更加高效協作,是所有企業老板不可回避的問題。
企業的生存環境愈加惡劣,平均壽命不足3年,今年企業倒閉如潮,大批的工人失業、老板跑路,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P2P、基建產業,無一幸免,有人說企業的寒冬真正來臨,我想說,中國的中小企業還有春天嗎?
每年有上百萬個企業倒下,再也沒有起來;每年有眾多的老板被迫跑路,再也沒有回來;當你走進餐館點一份炒菜時,你是否感受到我們和老板都不是定價權的掌控者;當你清點中國的民族品牌時,你是否知道我們中國的大部分品牌已被列強侵蝕;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產業鏈戰爭,這是掌控全球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是平的,一體化的,誰掌控了世界產業鏈的制高點,誰就贏得了世界經濟。
當我們被產業鏈的陰謀所控制,你會發現,中國的企業是如此的悲戚:大量被低價收購、大量倒閉,老板跑路,員工失業,甚至有企業老板無奈自殺……現金流的斷裂,是企業噩耗,是企業失敗、倒閉的根源。
每每看到這些,我的心都在顫抖;在感恩于中國的強大以及活在當下的同時,一種愛國、責任、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們應在有生之年為國家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那就是產業鏈整合,其本質是產融整合,聚信達集團應運而生。
整合,這是一個整合的時代,這是一個你不去整合就會被整合的時代;中國的資源遍地都是,不需要再去重復建設,需要什么就去整合什么,你能整合什么你就能擁有什么;而整合的本質是共贏是融合,共贏的本質是共,當你想好如何與別人“共”時,贏是順其自然的事。
產業鏈的整合,首先要到產業集群的地方去。我拜訪了十多個地方政府的領導,特別是形成產業集群的地方,其中有一個區域,是玻璃產業的集群,位于河北省的沙河市。這里背靠太行山,有天然的原料優勢,并擁有40多條大型浮法生產線以及其他深加工、功能產品,一千多家企業,年產值超過600億元,占據中國大約30%的市場份額。令人振奮的是,這個城市的市委市政府領導,對產業是如此的重視、對產業的理解又是那么深刻。產業集中在沙河經濟開發區內,我們拜訪開發區領導團隊時,被他們的責任感、事業心、創新精神所感染。政府支持的產業,不僅從實業、金融、資本宏觀上指導,而且在產品規劃、技術引進、銷售渠道拓展、人才引進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支持。玻璃行業是傳統行業,是產能過剩行業,但在沙河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該產業主動創新,進行產業升級轉型,在傳統的平板玻璃生產的基礎上,又增加了LOW-E玻璃、光伏玻璃、手機玻璃以及各類裝飾玻璃、生活玻璃等等。
中國需要這樣的產業集群,需要整合各種產業實現集群,實現高效生產、降低成本、產業升級。同時,中國的中小企業需要抱團發展,摒棄傳統的“老大”情結,聯合起來,重塑整個產業鏈條,實現資源互補、價值共享。
在大數據、大整合、大平臺、大系統的時代,生態圈的構建是如此的重要,而構成生態圈核心引爆力的平臺型企業又責任龐大,因為,一旦核心企業土崩瓦解,生態圈系統上的環節也將灰飛煙滅。e租寶事件、泛亞事件……負面影響范圍之大,破壞性之大,難以想象。
冬天來了,霧霾籠罩,放眼望去,窗外的央視新樓只能隱隱約約看到頂部,像海市蜃樓又恰如仙境;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北京味道,如此的寒冬里,仍然有無數個中國中小企業老板,無暇顧及霧霾的浸淫,在年底歲末,忙于收款、忙于籌錢發放年底工資。
江遠濤
于北京
江遠濤,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聚信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服務于海航集團、TCL、大中電器等企業并擔任高管職務。在資源整合、平臺建設、兼并重組、資本運作、連鎖經營管理等方面,有多年實操經驗。現專注于“平臺生態圈”建設,通過實體+金融+資本+生態圈+互聯網的立體化商業模型,打造“世界級產業鏈整合服務商”,幫助中國中小企業產業升級,提供金融服務與全球化資本市場運作。
Part1重構與重生:為什么是“互聯網+生態圈”
1.1商業生態圈:“互聯網+”時代,打造萬物互聯的新商業形態/2
1.1.1商業生態圈:“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顛覆與進化/2
1.1.2價值鏈重構:競爭2.0時代,生態圈的3個層次和特征/9
1.1.3生態圈簡而美:夢想小鎮生態模式給創業者帶來的啟示/16
1.1.4生態圈大而不倒:詳解阿里巴巴生態圈建設的3大邏輯/21
1.2互聯網新秩序:生態圈模式下組織重構、管理進化與生態布局/30
1.2.1商業進化論:C2C商業生態崛起,開啟個性化定制時代/30
1.2.2滿足個性化市場需求,打造C2C商業生態圈的競爭優勢/41
1.2.3生態戰略VS商業布局:未來企業間競爭是生態圈的競爭/50
1.2.4生態圈VS可持續商業模式:深度解讀互聯網5大生態系統/54
1.2.5揭秘BAT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布局移動端背后的商業思考/59
1.3生態VS跨界:“互聯網+”新常態下,傳統企業的轉型之路/64
1.3.1傳統企業跨界:一場關于技術、產品與思維的“頭腦風暴”/64
1.3.2產業顛覆VS跨界整合:“互聯網+”時代的傳統產業大變革/71
1.3.3自我顛覆與救贖:傳統企業如何實現移動互聯網跨界轉型/79
1.3.4影視跨界:“互聯網+影視”,顛覆傳統影視商業模式/84
1.3.5物流跨界:從順豐“嘿客模式”看快遞大佬的跨界轉型之路/92
1.3.6房地產跨界:萬科布局社區金融,探索白銀時代新的增長點/98
Part2互動與共生:什么是“互聯網+生態圈”
2.1互聯網生態圈1.0:門戶時代,互聯網生態圈的萌芽/104
2.1.1新浪、搜狐、網易三大網站的盈利模式與發展方向分析/104
2.1.2盈利模式探索:地方門戶網站如何拓展新的盈利空間/109
2.1.3去中心化VS后門戶時代:門戶網站的多元化發展創新/113
2.1.4移動門戶VS社區3.0:移動互聯網時代地方門戶的逆襲/116
2.2互聯網生態圈2.0:平臺時代,構建多方共贏的平臺生態圈/120
2.2.1贏在平臺戰略:一場由平臺化思維引發的“生態圈戰爭”/120
2.2.2生態基石VS平臺戰略:商業生態體系中的平臺商業模式/130
2.2.3移動互聯時代,運營商如何制定自己的平臺競爭戰略/133
2.2.4“蘋果模式”啟示錄:平臺商業模式必須具備的4個特征/141
2.2.5平臺型組織VS價值鏈重構:顛覆傳統組織架構的商業新思維/147
2.3互聯網生態圈3.0: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生態的顛覆與重構/154
2.3.1舊商業生態的坍塌:PC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態演化/154
2.3.2電商生態之變:傳統電商遭遇瓶頸,移動電商成新利潤區/159
2.3.3移動互聯網生態:成熟化+多樣化+平臺化+企業化+集中化/165
2.3.4智能手機生態圈: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終端面臨大洗牌/169
2.3.5移動互聯網+智能戰略:傳統企業巨頭搶灘布局移動生態圈/176
2.3.6一個App的商業價值:移動互聯網商業生態下的創業邏輯/180
2.4互聯網生態圈3.5:大連接時代,微信野蠻生長背后的商業生態圈/190
2.4.1揭示微信生態藍圖:微信生態下的商業與生活之變/190
2.4.2微信電商生態:開放微信小店,重構移動電商格局/195
2.4.3支付寶PK微信:阿里巴巴與騰訊兩大巨頭的支付生態戰爭/200
2.4.4滲透與價值:第三方開發者如何在微信平臺上獲利/210
2.4.5微商贏天下:未來微商生態將呈現出怎樣的趨勢?/216
2.4.6微商生態VS信任經濟:如何與顧客建立強信任關系?/221
Part3并進與融和:互聯網生態圈未來發展趨勢
3.1互聯網重模式生態圈:互聯網巨頭布局生態戰略,重構傳統商業規則/230
3.1.1小米生態圈:一個新創公司4年估值450億美元的秘訣/230
3.1.2樂視:打造“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垂直整合生態圈/239
3.1.3百度的野心:調整組織架構,構建智能硬件閉環生態系統/247
3.1.4騰訊移動生態戰略:打造以社交為核心的移動閉環生態圈/251
3.2互聯網輕模式生態圈: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創造最大的價值/259
3.2.1輕生活VS輕商業:互聯網生態模式下的商業思維創新/259
3.2.2玩轉電商輕模式:商家如何選擇合適的倉儲物流服務商265
3.2.3Instacart:共享經濟時代,即時生活電商的輕模式運營270
3.2.4愛學貸的輕模式:創造“百萬日銷”的互聯網金融神話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