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全面揭示縣域教育運行狀況、聚焦縣鄉 學子困境與前途的調查研究著作。 作者們通過對縣 鄉學校、家庭、教育管理部門及基層社會的全方位調 查,以案例的形式呈現學校的運轉、教師的想法、家 長的訴求、學生的心態、政策的執行等教育一線狀 況,探尋縣域教育的現狀、問題、前途。
書中重點探討了社會各界關注的教育熱點問題, 比如超級中學、縣中衰落、分班管理、校長治校、學 生沉迷游戲、校園欺凌、非教學任務大增、青少年抑 郁、家校關系、陪讀媽媽、“雙減”政策及其執行、 普職分流、寄宿制、“教育新城”等。 書中提出了縣 中、鄉校、村小的教育發展模式,認為三者構成當下 的縣域教育體系,既公平又有效率,明確反對對小規 模學校過度投入。 書中對超級中學跨區域招生進行 了批評,認為超級中學制造了教育競爭壓力和全民教 育焦慮。 書中對“縣中塌陷”做了深刻解剖,認為 縣中承載著縣鄉大多數孩子的希望。
本書以社會學的視角,從時代變遷中闡明教育環 境、教育政策、教育需求、教育運行等方面的變化, 涉及縣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經驗中關注縣鄉的 孩子們,是中國教育研究中的一個重大創新。
楊華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 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2007 年開始從事農 村調研,在全國近 20 個省市調研,累計調研時間超 過 1 400 天。 在《管理世界》《政治學研究》《開放 時代》《經濟學家》《讀書》等期刊發表論文 100 余 篇,出版《陌生的熟人》《縣鄉中國》《鄉爭》《大后 方》等專著 7 部。 根據《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2021 年第 5 期刊文統計,全國 45 歲以下青 年社會學學者近五年 CSSCI 刊物他引排名第一名。
雷望紅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管理學博士。 在 全國各地開展田野調研,累計調研時間超過 700 天。 在《公共管理學報》《中國青年研究》等期刊發表論 文 20 余篇,出版縣域教育研究專著《邁向均衡的實 踐》。 在《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中國青年報》和 觀察者網、澎湃新聞網等重要媒體發表教育時政評論 文章 40 余篇,多篇閱讀量達 10 萬 +。
目 錄
一 如何辦好縣中與鄉校
縣域教育:
民生性是最本質的屬性……3
江蘇縣中高考何以勝過南京市高中:
縣中模式解析 **……14
縣中何以衰落……26 為什么要差異化分班:
縣城中學的分班管理……36
從倒數第二到全市前十:
一所鄉鎮學校的“逆風翻盤”……43
“鄉校模式”:
鄉村教育發展的“第三條道路”*……53
“沒有未來”的教學點撤并難在哪兒……62 撤點并校:
保持鄉村學校的適度規模 *……79
二 網絡社會中的孩子們
鄉鎮初中里的那些“不可教者”……91 “讀書改變命運”:
鄉鎮初中學生可不這么認為……98
陷進手機里的留守兒童
與網絡小說有關的少年時代……115
無聲的暴力:
一起高中校園欺凌事件剖析……123
避免校園欺凌:
分配好學生的時間與精力……130
青少年抑郁:
痛苦沒有被及時分享……139
孩子為誰而學……148
三 陪讀媽媽與家校關系
高精神壓力下的陪讀生活……161 縣城陪讀媽媽:
形成原因與社會風險……169
城鄉家庭對學校懲戒權的不同接受度……177 作為家校之間橋梁的家委會……188
校園正義維護:
家校深層次互動是關鍵……194
家校關系的公共基礎:
校社關系……204
四 “雙減”之后
“雙減”之后:
城鄉學校表現大不同……213
“雙減”之后農村家庭的得與失……222
“雙減”背景下不同階層家庭課外管理再分化……228 “我們都是兼職做老師的”:
防止非教學任務干擾正常教學……236
學校的非教學任務為何會大量增加……243
五 縣域職教的困境與希望
普職分流:
家長難以接受的是孩子失去發展機會……255
隨人口流動而來的縣域職教新任務:
“養成教育”……264
縣域中職如何發展:
從人才教育到人本教育……277
中西部地區職校發展困境: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285
生源輸送與人力派遣:
中西部地區縣域中職的生存之道……292
產教融合:
發達地區職業教育辦學經驗……304
避免縣域中職教師職業倦怠:
職教發展的重要一環……311
管理中職班級的實踐藝術……321
六 為了孩子人生起點的公平
供需錯位:
義務教育均衡工作要準確把握鄉村家庭需求……331
鄉村教育生態變遷:
家庭、學校、社區等主體的運作邏輯變化……341
鎮域中心校:
縣域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載體……350
寄宿制:
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優勢舉措……358 縣級政府為何熱衷搞“教育新城”……365 “縣管校聘”政策的實踐悖論……375
6 縣鄉的孩子們
民辦學校的優勢與限制……379
民辦學校的“狂飆突進”與策略主義……391 為何有些農村地區不重視子女教育:
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的不同……397
后 記……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