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以變化為唯一可確定性因素的世界中,我們隨時隨地可能遭遇困境,有人癡迷于尋找捷徑和竅門,有人擅長找到速勝的法寶。我們不愿意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困頓的一面,似乎那就代表著失敗,更有人因此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懷疑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專注,或是不夠聰明、不夠投入。而事實上,掙扎并不是失敗的標志,反而是我們不斷發現自我的過程。作為一名高效的培訓導師,格蕾絲·馬歇爾對無數個案進行長期的臨床研究、心理輔導,并歸納整理,以充滿寓意的文字告訴我們如何正視自己內心的困境,如何順利度過低迷的時刻,如何將逆勢變為前進的動力,從而獲得更加高效的成長。
★ 知名獲獎作家格雷絲·馬歇爾傾心之作
全球生產力培訓導師格雷絲·馬歇爾,曾出版《高效工作,從容生活》(How to be really productive),并獲得了CMI 2017年度管理書籍獎的通勤者閱讀類獎項。
★ 寫給每一個身處低谷或經歷過絕望的人
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會不斷經歷挫敗和磨難。每一個身處低谷的人都值得被更好地對待。
★ 充滿詩意和寓意的勵志金句
困境、挫折、掙扎都是我們絕地逢生的機會,勇敢并不意味著沒有恐懼,而是敢于直面恐懼。充滿力量的文字激勵我們擁抱自己、重新出發。
序言
在當下這個時代,人們癡迷于尋找捷徑、竅門和速勝的方 法,在社交媒體上呈現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與此同時,在困 境中抗爭似乎已成為人們談論的禁區,成了失敗的標志。
但是,這有沒有可能是我們對“失敗”的一種誤解呢?
作為一名“高效忍者”(是的,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職位!),我做了很多事情,幫助人們不斷抗爭以戰勝困境:各種令人分心的、難以推進的、足以壓垮人的難事;與人合作時堅持立場的執拗;保持自我界限以及設定合理期待時的 努力和堅持;在一個無休無止工作的世界中竭力抗爭以尋找 喘息的機會和自己的節奏。在我的上一本書《高效工作從容生活》(How to be Really Productive)中,我提及很多這方面的內容。
我一直都醉心于研究我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們與工作的關系。
在追求高效的世界里,有一件事我們未曾公開談論過,那就是抗爭的價值。對于抗爭,我們低聲談論,側目而視,把它當作一件不好的事情。或者,把它當作一種造成麻煩的 必然條件或是難以克服的嚴酷現實,而急不可耐地摒棄它。事實上,人們往往將“我正在困境中掙扎”視作與高效截然相反的狀態。
但這并不是抗爭的全貌,也不是高效的全貌。當高效只是為了草草了事、越快越好時,我們會視抗爭為障礙。或者將它看作一種跡象——要么有什么地方出現了棘手的問題,要么自 己在某種程度上不夠格。
不夠優秀,不夠專注,不夠努力,不夠才華橫溢,不夠聰明,不夠投入。
抗爭是失敗的標志,是不祥之兆,是歧途之始。它是一 場斗爭,一次對抗,甚至一場決斗,是一個要避開的陷阱或一個要消滅的敵人。
但如果它并非如此呢?
如果抗爭恰恰是我們在發現新事物的過程中和我們志同道合的伙伴呢?
如果抗爭是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也更加放松的途徑呢?
如果抗爭不是我們行事中的障礙,而恰恰是奇跡發生的地方——你最成功、最重要的作為將出現于此,又將如何?
無論你深陷泥沼,靜待風暴平息,還是單純地厭倦了喧囂,抑或內心感到困惑和掙扎,本書都將合你心意,你可以從書中尋找到答案。
這本書為誰而著?
當我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答案既顯而易見又含糊不清。
[英]格蕾絲·馬歇爾(Grace Marshall)
英國知名獲獎作家,全球生產力培訓公司的導師。她在平衡工作與生活方面的建議讓無數職場人得到實用性的指導。她曾在《衛報》、《福布斯》、《赫夫郵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英國廣播公司電臺等媒體發表過專題報道。曾出版《管理時間的21種方法》《高效工作,從容生活》等圖書。
[澳] 蕭奇(Gigi)
本名樊曉奇,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系,獲悉尼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現定居澳大利亞。職業同聲傳譯員,澳洲國家翻譯傳譯認證局(NAATI)認證高級職業傳譯員(中英雙向),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保密項目翻譯,亞太區國際會議中英組同聲傳譯員。從事翻譯、英語教學工作16年,曾在國內各省高校開展巡回講座,教授翻譯專業碩士課程。
目錄
序
第一部分 更加機智:看到機遇
第二部分 更加勇敢:相信這個過程
第三部分 更加強大:擁抱成長
鳴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