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相同的,但是,我們是否運用了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好?讓我們周圍的人更好?讓這個世界更好?
與其說這是一本形象管理著作,不如說它是一本勵志著作。它鼓勵我們以鄭重的態度去度過人生中的每一天,這意味著每一天都*須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都不能虛度。
本書作者有濃厚的學術背景,在形象塑造與應用設計、個人形象管理、國際禮儀規范、生活美學等領域深耕多年,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但全書不是簡單說教,而是從生活中的細節入手,細致入微地提供了很多切實可行的行為準則,具有很強的實操性。
面對改變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經歷著不計其數的改變。大多數時候我們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已有了改變,但當某些客觀條件迫使我們要做一些改變或我們面臨是否需要改變的抉擇時,內心難免是惶恐和失落的,因為在人的潛意識里,改變本身是要承諾、投資或者產生損失。
這些因面對改變而產生的負面心態,無關“對與錯”或“好與壞”,因為畢竟熟悉的現狀是一種安適,而改變的背后是一種未知,這種惶恐不安的心理是能理解的。因此在我的原創《形象設計系統》(“personal image system”)中,我把由一連串改變集結而成的新形象過程做了更人性化、合理化的元素排列:形象設計的第一步,是從自我識別(self-identity)中的自我認知(self-recognition)開始做起。這里說的自我(self)指的是個體對其存在狀態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生理、心理狀態,人格和性格特色的認知。
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當事人會對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和自身的優劣勢有一個客觀又清楚的了解。這樣一個自我審視的過程,就像是看清了手中的籌碼,不但對“改變”一事會有不同的心態——改變本身并不可畏,而是要設立一個目標;也會使想要提升形象者能更有信心去完成目標,不至于在蛻變途中受到外界的干擾,甚至動搖了改變的決心。
自我識別和自我認知可以透過一些制定的模板自己進行,但最好是通過專家的專業知識來幫助自己尋找出真正屬于自己的定位。無論是自己進行還是由專家帶領,這個過程會讓準備提升個人形象的人領悟到新形象建立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再成長的過程。
回到這本書的主題:形象提升!
其過程約略是:
一、自我識別,在自我認知后訂下初始目標——我想要改變成什么樣子?
二、審視——我的期望是否合理?修正初始目標。
三、做形象提升的計劃與執行方案。
四、學習與實踐。
五、目標管理和定期評估,以確保建立的新形象已經就是本尊自己啦!
【梅寶心語】
在面對改變時只有先知其然,才不至于畏懼。如果不確定自己的形象是否需要提升,可以先問自己兩個問題:自己想要做個什么樣的人?想要追求什么樣的人生?
與此同時,也可以想一想過往在朋友與同事之間所扮演的角色是否令自己滿意?再把自己的靚照拿出來看看,照片中的那個人是否吻合自己心里的期望?
看清楚了,想清楚了,才不會讓自己想改變的決心和行為時不時地受外力影響,甚至懷疑自己究竟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