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跡教師:一個中國教師的教育使命》匯集并整理了吳俊偉從2004到2014十年間的書信稿,通過十幾萬文字的記錄,深度展現身為一個中國教師的教育使命和教育情懷。近百封書信,體現了當老師的價值所在,用實踐證明了新課改下的教師可以這樣當。
在我看來,書信更能傳遞人間最溫馨的情誼,書信更是親密師生關系的催化劑。從2003年到今天,我就是想用文字和書信的方式,把心中的期望與美好,向學生述說;把人世間最美的風景,告訴孩子;把師愛和教育融入其間,讓他們自由、快樂、幸福地成長。
吳俊偉,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畢業于遼寧師范大學體育系,碩士學位。現任職于遼寧省遼陽市第一高級中學,并擔任遼寧省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遼寧省體育人才專家庫專家、全國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案例評審委員會委員。
先后被評為遼寧省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名師、遼寧省“九五”“十五”教育科研工作者、遼陽市“十一五”“十二五”骨干教師、遼陽市體育學科教學能手,參與教育部“國培計劃(2014)”——體育骨干教師培訓項目。
曾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論文40篇,先后出版《給教師的建議》、《陽光下的體育:一位體育教師的十年教學手記》。2014年,被《中國教師報》推選為“年度陽光教師”。
序:一個中國教師的教育使命
前言
第一部分學生,我的牽掛和使命
西藏班的故事
給老師寫封信吧(之一)
給老師寫封信吧(之二)
給老師寫封信吧(之三)
成長相伴,何需朝暮(之一)
成長相伴,何需朝暮(之二)
一封發不出去的信
教育是一杯苦根茶
脾氣,沒那么可怕
你的變化,我在等待
聽見彼此開花的聲音
生日賀信
嗨,別忘了呼吸陽光
今天,我找到你了
學會溝通
一封道歉信
那一天,兩個人
一面鏡子的回應
何妨多走一段路
笑對人生
兒童節快樂
用智慧克制;中動
欣慰
未見面的見面禮
如何“超越”障礙
愛情是晚開的花
你們有犯錯的權利
“靜”能生“慧”
偶遇之讀書心得
握住生命的公平
別給自己設限
由一則祝福短信想到的
守在各自的崗位上
“老師你給我寫封信好嗎?”“好!”
學生教我當老師
苦根茶的味道
一封感謝信
你的風度,我的海闊天空
下一站,彩虹漫天
尊重背后
我們一起,守住課堂
你的課堂,你做主
請為老師傳道、授業、解惑
為你們鼓掌
師生,在陽光下相遇
半天的美好
體育,一種心理療傷
約定一份感動
新學期的課堂契約
夏日的洗禮(之一)
夏日的洗禮(之二)
開學第一課
記高三最后一次跑操
陽光下,你我不是陌路人
操場上,看見每一個學生
此岸的你們,彼岸的我們
最后一課,未了情
一幕最美好的相遇
……
第二部分老師,我們在路上堅守
第三部分孩子,我愿以“師”“長”之名
第四部分教育,我不能停下的腳步
附錄學生的話
《中國奇跡教師:一個中國教師的教育使命》:
恬倫同學:
我和你的母親原是市一中的同事,你的母親語文教學出類拔萃,精益求精,對學生則是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她出色的教育教學贏得了學生的嘖嘖稱贊,也是我們老師學習的榜樣和楷模。而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我又結識了你的父親。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可以看出,你的父親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有責任感的人。我想,一位的父親和一位的母親,一定能培育、感染、影響出一個特別的兒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你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校園,卻沒有什么結識的機會,彼此可以說還很陌生。自我介紹一下吧,我就是主持每周升旗儀式的那位老師,是不是想起來了?借著這封書信的機緣,我想與你探討幾個不成熟的想法,就算作一個大朋友給一個小朋友的小小見面禮吧,讓我們憑此共勉。
第一個想法: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人們總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生活中確實如此。一個人總不可能占據所有的機會。任何事物皆有兩面,當一件事物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必須有所選擇,換句話說,是有所放棄。
就拿選擇老師和選擇同學的問題來說吧。高中學生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文化課學習。良師難求,有一個好老師,特別是有一位好班主任,對于成長中的高中生來說特別重要。我所說的好老師是指愛生如子,積學求德,對學生負責,不但把淵博學識傳遞給學生,而且將人格魅力潛移默化給學生,使學生終生受益,令學生終生懷念。
據我所知,你現在的班主任王立眾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深受學生喜歡的老師。王立眾老師是遼陽市為數不多的師德標兵,他是治理亂班的高手。目前,王老師還兼任一個重點班的語文課。你說,能有這樣的班主任有多榮幸!
這也就是說,在高中階段,相比其他的選擇而言,能有一位好老師已然是最重要的。有舍才有得,其他的要求不如暫且放棄。人生最大的挑戰在于持之以恒,若能靜心做事,什么樣的選擇都可能是最好的,不是嗎?
第二個想法:學會寬容,學會理解。
寬容可以拯救一切。以欣賞的目光審度周圍的人和事,睜大眼睛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那我們收獲的就是幸福與快樂,否則便只能是痛苦與煩惱。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造就了陰雨綿綿和陽光明媚的差別。你不能否認,一個人從你的視角出發是不好的,但從他人的視角出發卻可能是好的。所以,辯證是關鍵。我們要學會,辯證地看待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一切,并以哲學的頭腦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習,學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本領。
環境,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但適應環境的能力,我們可以具備。如果你能把并不那么令人滿意的人和事,通過自己的努力,轉變成令人滿意的人和事,那就是雙贏了。如果有些事情是我們經過努力依然無法改變的,那么我們可以選擇將目光收攏,專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凡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但若是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那也只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若有余力幫助別人,哪怕只是一點點,也算是一種高尚吧。
第三個想法: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
當我們離開集體的那一刻,我們就是獨立的個體。同學之間的攀比所加諸的物質與精神負擔,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對我們自己來說,都是不應該也不必要的。父母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陪伴我們成人已屬不易。為人子女需得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深重的養育之情,需得時刻想著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什么事是現在的我們力所能及的?很簡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祝你進步,學業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