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綜合運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解釋學和發生學方法,充分體現專門史和跨文化研究特點,透過歷史資料回溯柏拉圖教育思想所植根的歷史文化背景,并聚焦于思想產生和演變的過程,重新發掘其教育思想的內核,從而評估其教育思想的理論價值,探索對當前教育的現實意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教育思想的現代轉化,形成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域外借鑒。本書稿主要分為八章:第一章系統梳理了柏拉圖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第二章重新定位了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歷史地位,第三章精要論述了柏拉圖選定的教育對象,第四章詳細探討了柏拉圖凈化的教育內容,第五章深入分析了柏拉圖雙重的教育方式,第六章全面厘清了柏拉圖真正的教育目的,第七章梳清了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第八章探討了柏拉圖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
孫銀光,教育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后,道德教育研究所、學校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員。現主要從事教育哲學、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青年課題、共青團中央重點課題、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委托課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等7項;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等CS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編《中國德育論叢》2輯,參編《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研究》《中國當代教育學術史之德育研究》《中國德育大系》著作3部;先后榮獲教育部第六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湖北省第十三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