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重介紹了作者對人、對中醫、對養生方面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是作者20余年學醫的心血之作。本書對當前普遍存在的醫學,人體和養生方面錯誤進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將自己在養生方面的成就,真情地寫出來,將一些容易被人們忽視的重要關鍵點指出來,讓人們明白沒病時應該怎么養生,疾病初期應該如何應對。
本書從思想角度闡釋如何養生,如何保持健康:想健康就必須轉變觀念。這也是本書與其他養生類書籍的不同之處。無論是為了了解養生知識來閱讀,還是饋贈親友,本書都是不錯的選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想首先要跟大家道歉,因為我接下來的話可能不好聽,可能刺耳,可能會顛覆你們的“三觀”。但請相信我,相信我所說的話是苦口的良藥,是逆耳的忠言!我發自內心希望你們都能身體健康,都能開心快樂地長活于世,希望你們人人都能成為神
醫,希望你們都能成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絕頂高手!請記住:能改變你的不健康狀況的永遠都是你自己!張仲景在其《傷寒論·序》中說:“唯名利是務。”只此五個字,便高度概括了眾生的追求: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名逐利的終結果如何?有誰心滿意足、幸福康?(對于那些通過自己的善良、勤勞、努力、正道得到的名利,我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屬于厚德載物、以德配位、以德配財!與之相反就是德不配位、德不配財!)有多少人為了追尋
所謂的名利,讓自己的內心變得骯臟齷齪,做了很多壞事,結果殃及自身的身體健康。我不由得發問,你追求到了什么?如果你還不能痛定思痛,深刻反思,自我覺悟,那么等著你的就是身體健康狀況的每況愈下,就是不斷地衰老以及與疾病的無休止糾纏。我學習中醫20 多年,我常常在思考“人為什么會生病”,
“人和人大的區別是什么”。一直在醫書中苦苦找尋,卻一直困惑,直到3 年前我讀了老子的《道德經》,我深深地震撼了,猶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我覺得自己可以做更有意義的事,也希望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幫助更多的人改善身體的狀況,解除疾病的折磨。那么現在就是回答“人為什么會生病”“人和人大的區別是什么”的時候了。人為什么會生病?人生病就是在錯誤的思想指導下的錯誤行為,對身體點滴傷害的不斷積累造成的!其實,人身體的病易治,思想的病難醫,錯誤的思想必然指引你步入歧途,一錯再錯。思想的病不醫治,身體是不會徹底康復的。這就是我想要做的:醫治你的思想!這也就是我給本書起名的用意:想健康,須轉念!想健康就必須轉變觀念。不進行深刻反省和剖析,不轉變自己的觀念,那么你想要的健康就會與你漸行漸遠!如果你能及時轉變觀念,深刻地去認識和了解自己,深刻反思己過,那么我想健康已經在向你招手。我衷心地希望我寫的書能幫助大家在身體的困境中逆襲成功!
滕則羽,男,生于1973年2月24日,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連醫學高等學校,主修中醫。畢業后在沈陽軍區聯勤通信衛生隊工作,后轉到大連武警醫院外科。從醫多年,有豐富的醫學經驗。
/1 請轉變思想
/4 養生入門
/19 病因概述
/30 寒毒總論
/35 海馬崩毒法
/40 關于上火
/50 廚房即是藥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64
關于脊柱 /68
關于手 /72
關于出汗 /81
關于運動 /87
關于睡覺 /98
女生保健 /106
小兒保健 /126
后記 /150
在我學習醫學的日子里,我對張仲景的《傷寒論·序》和孫思邈的《大醫精誠》非常欽佩,我也想擁有他們那樣的醫術,但我更希望自己首先擁有他們那樣的醫德。所以我學醫的目標逐漸明確:讓人們不為看病而煩心、而破費,讓每個人都能看得起病。再有更高層次的想法就是讓人人都能健康長壽。我想這也是中醫本源的目的和初衷吧。中醫重要的其實是醫德,沒有好的醫德怕是學不到真正的中醫精髓。言歸正傳,正如我在序中所寫的,我通過學醫發現,其實人身體的病易治,思想的病難醫!錯誤的思想必然指引你步入歧途,一錯再錯。此時,你想問的恐怕是:我有什么錯誤思想呢?《扁鵲見蔡桓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扁鵲可是公認的名醫啊!好的中醫確實可以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扁鵲說: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益深。而蔡桓公他認同扁鵲嗎?終結果如何呢?扁鵲跑了,蔡桓公死了!那么你說蔡桓公是不是思想有疾。現在你還敢像蔡桓公一樣說“寡人無疾”嗎?
《黃帝內經》說:上醫醫國,其次醫人,其次醫病。其實,國家也是掌控在人的手中的。《道德經》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也!這說明了人的重要性。而中醫的本質就是研究人的,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生命科學、自然科學。那么中醫要如何醫治思想之疾呢?因為難,我們就不去想如何醫治,如何解決這個千古難題嗎?請大家不要忘記“醫道同源”的說法,用普通的中醫醫術醫治不了,不等于中醫就沒有辦法,千萬不要將中醫理解得狹隘了。我們古老的中醫研究的是人的自然規律——“道法自然”。學習中醫的人光讀《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中醫經典是不夠的,若不讀道家經典《道德經》,不深刻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便難以有質的提高和飛躍。
那么既然普通的中醫醫術醫治不了,我們該怎么辦呢?我想聰明的讀者已然有了答案:正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心中所想,腦中所思,無非都是自己內心的反映,所以醫治思想之疾重要的是向內心求之,明心見性;明理悟道,是老子和《道德經》的中心思想。中醫講:治病必求于本。“道”是一切的本源,所以我說老子的思想及其偉大的《道德經》是治療思想之疾的仙丹妙藥。當然,老子的思想還有《道德經》的精妙絕不僅僅是我說的妙用,天下美、尊貴的言辭都不足以形容老子,都不足
以形容《道德經》的高妙。老子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則我者貴。”老子還說:“不道早已。”所以要想治愈思想的病癥,就要充分認識和深刻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