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村小奇事多,勤懶好惡掇一籮。
是非曲直味異品,遺待未來面鏡梳。
《螢光水月:閑情聊逸錄》以個人經歷見聞為基礎,敘述了偏僻山村民間言行生活世事實情,各色人物個性鮮明、刻畫飽滿,是對一定時期鄉村生活的藝術體現。
壹
山清水秀大陸莊,世祖辛勞興村貌。
可憐繁眾萌異念,宗室互妒情漸薄。
貳
大陸村小奇事多,勤懶好惡掇一籮。
是非曲直味異品,遺待未來面鏡梳。
叁
鴻圖創業首拔尖,醫藥地理巧精傳。
興家貴配賢內助,公益私福納雙全。
肆
創業守業兩艱難,世道歪斜莫苛攀。
舍命拼死求得財,終了焉知落何方。
伍
偏財勤儉訓少松,淫蠻賭竊誤寬容。
生男育女世然定,外使問俗古今同。
陸
緊己手頭宏濟貧,自家當護何言清。
省授惠及災黎匾,訓導萬世子孫銘。
柒
日寇侵華國臨亡,揮軍抗戰臺兒莊。
幸災樂禍泄私怨,萬千烈士哀歌壯。
捌
窮莊辦學折射多,貪銀保長顏面涂。
建祠遺益村綜用,官家買個二百五。
玖
蔣幫末日逃臺灣,好溪解放未響槍。
百姓絲毫沒驚動,改天換地寢夢床。
拾
僭務棄畝復田分,窘家立身做主人。
眾惡保僚戤村官,惠心妒掃入秋林。
拾壹
戧逆麗君從四德,誘子正道益故村。
心存惡念邪路走,甭越恢網妻小怨。
拾貳
雨息云消高天青,假面真目照妖明。
邪魔終就法網魚,金箍棒下尚留情。
拾叁
互助合作陽關道,富農經濟受孤立。
出身成分高壓寒,前程朦朧童心抑。
拾肆
合作道路遼無邊,科學種田冒高產。
迷信求雨佛不靈,索龍蓄水人勝天。
拾伍
遍華統刮共產風,浮虛自夸工農動。
領導寢憂食不完,剃山破斧冒業功。
拾陸
躍進立定文教上,草批作業惡生擋。
嚴師醞釀撫徒心,堵剎自滿高手法。
拾柒
鋼綱棄農入艱境,米珍假代充饑緊。
官干眼紅復耕歸,中央及時旨調整。
拾捌
仙景求知無心享,學友有難熱情上。
天災無免尚可抗,人禍橫道毀理想。
拾玖
失學就業工農場,懇學自好心靜涼。
領導撫慰神蒸茂,俗情收羽凡扉怪。
貳拾
澄清謠詬混泥漿,跋山涉水行訪查。
三進山溪詢一史,前后證詞統同腔。
貳拾壹
四清矛指四不清,知苦識甘佳課程。
昧心混訴恩怨史。魔鬼當道難天晴。
貳拾貳
幽含杜犯招怨忌,責示避禍成家意。
冷語其中有同情,激感之下終身配。
貳拾叁
螻蟻嗅臭結隊忙,老干免任集干校。
離職舍責修心處,廣庭聚眾聞學多。
貳拾肆
滅義毀功強打罵,貪物扒竊噓抄家。
建庫撤場爭錄職,潔身自好解瘩讓。
貳拾伍
空忙瑣事收爛攤,守職盡責安雀散。
清風拂袖歸故里,啄泥壘窩再興家。
貳拾陸
返鄉初歸招斜眼,螳魄解忌蟻量顯。
竭幫同胞戚成家,烏鯉吵塘靜水濺。
貳拾柒
小村走資貪碗酒,匪性無改盡策偷。
接二連三耍花樣,集體創業戲弄手。
貳拾捌
引技更新利集體,農閑副業解困危。
歪勢政風暢殺商,平讓建造誹基地。
貳拾玖
幼領上房后臺戲,閉閶剖堂妙神機。
磨針弗負有心人,剔田撥路功業基。
叁拾
守職屏志應召喚,盡責俯腦建家園。
撫恤同胞賽能干,未滿所欲萌生怨。
叁拾壹
一行自有一行難,忠心行職處事仰。
傳經意在廣取經,交友歉意憩晷談。
叁拾貳
隨愿向往京哈行,可惜尚欠瀏長城。
天安廣場描新篇,故宮博展君憲政。
叁拾叁
遠出莫理礙眼事,聚逢闊緬述家史。
昌探教學改革法,嘆惜覽景晚面世。
叁拾肆
仰慕西處古都城,順路蛑聞茫知景。
歷史長河蹤跡默,沉夢久待盛世醒。
叁拾伍
一味變革舊村貌,瘁心瀝血競然枉。
前任秉公奠基礎,接權適中己家當。
叁拾陸
精戥僅恐便宜讓,稀罕陰謀坑人家。
人際謹慎出嘴禍,解例惶惑為人難。
叁拾柒
細弦慢板謀基地,宏管快進搶屋基。
彈奏皆出老藝手,異曲共調唱復辟。
叁拾捌
道文共同暴秦積,道交暢通利民政。
隨流修路更村貌,好事多磨途邪蹭。
叁拾玖
當官容易成事難,誤念雜私慎試嘗。
村點隊人四級懟,因憑先科一念差。
肆拾
高心紅萍水面漂,無根綠藻隨流搖。
沒好人家空掙錢,邪道納朋終揮空。
肆拾壹
傾心欲望枝杈茂,分支只知妒兄高。
仰盼上天落財雨,不理母疾醫食耗。
肆拾貳
拔毛補肉視鼻尖,公益旁棄榨家業。
千秋大事屢招阻,每每上道尋事端。
《螢光水月:閑情聊逸錄》:
在錢塘江的一條支流碧溪,碧溪的小支流碧水之源頭,有仙霞嶺余脈形成的三個山坳。最大的一個山坳,先前居住著姓吳的人家,故稱吳弄,后人改稱吳源。吳源分為兩個自然村,上吳弄和下吳弄。據吳氏宗譜載,明代上吳弄曾出過吳侍郎,建造了一座帶祠堂套的祠堂,而當時整個好溪谷只有兩個半祠堂是有祠堂套的,連“長毛”路過都不敢入。而下吳弄是上吳弄的支脈。
另外兩個山坳,一個在吳源之正東,太陽最早從此上山,故稱山早坳。山早坳深處有個規模相當大的寺院叫山早寺,建寺年代已無據可考。傳說明朝有個奉山寺,寺僧不正規,朱元璋下旨剿滅奉山寺,下屬聽錯旨意成剿滅“逢山寺”,山早寺就在這時被剿毀了。
還有一個山坳在山早坳隔金阡輪山崚西邊,麓谷比吳弄略小卻深長,故稱大麓。土語“麓”與“弄”諧音,所以當地人習慣稱此地為“大弄”。傳說大弄有老夫妻到吳弄瞄夜戲,妻子看著天將下雨,便催促丈夫回家。夫妻倆沒走一半,雷雨傾盆而下,只好進山早口水碓躲避。然而大雨下個不停,妻子不耐煩,抱怨丈夫說:“都是你,早叫你歸家歸家,你便不聽,若能早一點,不然大弄都大弄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句平常話被過路人聽到,一傳三,三傳九,卻成了閑談笑話。新中國成立初登載村名,村民認為大弄村名不雅,跟民國年間本鄉稱“古麗鄉”一樣,欲借村旁海拔四百五十六米的“萬景山”為名,想改名萬景村。當時附近幾個山村劃人碧川鄉。大弄在鄉里排名第六,于是命名為大陸村。
大陸村地處北緯二十八度東經一百二十度左右,靠近北回歸線,屬于北溫帶。四面環山,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生就一派自然美。主坳長五里有余,左右支谷分生,兩旁山岡最宜混交林生長。松、杉、柏茂密,其中夾雜楓、梓、樟等闊葉樹種,蒼翠欲滴,四季常青。山腳下,大弄坑坑水潺潺,清澈見底,常年不涸。魚游水里,鳥翔長空,偶爾有兩尾松鼠在樹上追逐,逗樂歡心。如果你有幸春天來到這里,更是杜鵑花開滿山紅,澤漆開花遍岡白,隨處火樹銀花,鶯歌燕舞。一片清心景象,使人心曠神怡,似人別有洞天世界。大陸村環境宜人,適人生活,歷朝有人先后遷入定居。
最早居住到大陸村的約是明成祖永樂年間(1403——1425)從碧川分脈來的潁川郡虞山陳氏清廿五公,姓陳,單名祖。都說漢民族始自炎黃,據史料考證,陳祖當為黃帝的百三十世正宗后代,是周武王“以備三格”追封舜帝后裔胡公媯滿于陳的八十九世孫,即舜帝的百廿二世孫。
隨后在這個山坳內,陸續定居的民戶逐漸增多。
有再從黃碧村陳氏遷徙來的泰早坳、根興廠、昌宜廠的陳姓;有由黃碧村徐氏遷徙來的雅寮、西弄、馬樹孔的徐姓;有從黃碧虞遷徙來的官山虞姓,因官山地處坳底,翻越山嶺即近黃碧虞,仍歸宗碧虞村;有從南溪茶弄遷徙來的新屋潛姓。如今沿水分布著大小十多個廠寮,這些后居落戶的廠寮,有的就以居住人家命名,統叫大陸底坳,簡稱內點。
外點是大陸的主村,平常習慣上稱大陸即指外點。經過常年艱苦屯墾創業,筑坑堰、挖水井、架石橋、鋪平路。為著子孫萬代繁衍安居,村前附近上百米坑岸和上下堰壩,都特請聞名于世的東洋建筑技師砌筑。歷經多世定居修水護林,修路墾荒種地,居住的房屋也隨著人口的增長有所增建。
陳祖遷居到大陸,開始只住在一間狹小的低矮土房。之后在平房對面,親自建了一間格外寬大的樓房。次后在其上首位建了個七間頭,即大陸村陳姓長房所居一棟。繼后在其下首位也建起個七間頭,即大陸陳姓二房所居一棟,三屋一字排列。再后來,二房人丁旺盛,在長房所居屋左前方建了一所九間頭。接著在二房所居屋右前方也建了一所九間頭。村莊的住房布置,在當時就有了“村鎮規劃”,整體布局似乎在模仿我國古代京城坐西朝東向陽的布局。之后全村新建房屋都圍繞祖宗最早落腳創業的土房,以祖宗最早創業所建的獨樓為正座,向東呈八字張開。后世人丁增加,分居立業,都遵中華民族千年遺下的昭穆排序,長子承祖屋、居上房。父母給下代所建房屋,自己只住自己親手建造房子的中堂,左右房按昭穆房位分給各個兒子。父輩過世后中堂就成了下代人的常住公房,因此中堂習慣叫世間,這也是大陸村的習俗。
在本處房屋不斷擴建的時候有人指著后山說:“這個村原只宜一字三棟樓屋,后靠山環,前依水繞,風水好,故大陸旺丁聚財。現在房屋多了,村舍寬了,左右都超越原山所環,風水已極。若欲挽回風水使大陸繼始繁盛,宜于水口筑嶙植樹,造林蔭被。”村民一心為本村更好,聽后隨即在村口壘了有益風水的泥石大嶙,使原來自然外彎的玲瓏山,伸臂向內挽抱整座村莊。同時營造了護育水口的香樟、紅楓,世代護育。后人為尊重前人建功立業之辛苦,將祖先親手建的八字中心的一間樓房保留為公有以供先祖香火,稱作大世間家堂。并將前人護育的兩株大樟樹供奉作“樟樹爺”“樟樹娘”,目的在于教育子孫不破壞水口綠林,故直到五百多年后仍保留著十多株勃勃茂盛、欣欣向榮的參天樟樹。
在此前后,二房的第七代上房忠官為耕種方便,率其子把屋建到距離外點上方二里地處,又為大陸建業起了一個子自然村,村人就叫上廠。在上廠更里邊的萬景山腳,已有黃碧村姓徐的移居地叫西弄,所以上廠也叫“西弄外廠”。
房屋的擴建永遠跟不上世代人丁的增長和房戶的增多。到清嘉慶年間,二房肅生又建了方圓十里內罕有,四面世間的十八間大道壇,人稱“上道壇”。肅生支下的上房,除原祖上一棟九間住房外,戶頭都住到了這個大道壇內,四周附蓋披屋用作伙房。各房遵守祖規:十八間正屋后搭建伙房累筑鍋灶,不準爆破所延山巖,以保道壇風水。上道壇婦女還自覺形成尊重他人和男人的行為:在晾曬衣服時竹竿不橫架;男子衣衫晾曬于竹竿大頭端,小孩衣服晾曬于竹竿尖頭端。
年長的人教導鄰居小孩如同撫育自己親子,順著小孩心理啟發和引導他們玩游戲、唱民歌——“上田拔秧下田栽,二八媛娟送茶來;青青手巾掬青梅,問您哥哥愛不愛”——來開發孩童智商。大陸村變成了一個更加美好的、興旺的、文明的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