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這本論文集為2012年6月25至26日“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轉折”國際學術研討會之成果集結而成。本次會議之目的,在于推動漢晉與唐宋時期的藝術史研究。魏晉時期為中國圖象文化史中所謂“藝術自覺”誕生的關鍵階段。過去由于材料的限制,相關討論多集中在東晉顧愷之的傳世畫作或是畫論*述研究。在新出土考古材料的輔助下,若能將墓葬圖象材料與傳世畫作、文獻相對照,重新審視漢末至魏晉時期繪畫發展的過程與變遷,當有助于擴展學界對于這一轉折時期的研究。唐宋變革在性質、內容與涵蓋的層面都與魏晉變革有本質上的差異,向來為史學界所重視,相形之下,目前仍然缺乏關于唐宋轉折的藝術史研究。本論文集即希望能由漢唐之際的佛教相關圖象變遷、唐宋之際“繪畫”圖象呈現方式的革新等方面切入問題,為漢晉與唐宋時期的藝術史研究提出新見。
石守謙,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著力從文化史角度探討畫史風格與文化環境的關系,主要作《風格與世變》、《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并主編《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另有學術論文多篇。近年主持“移動的桃花源——10至16惜紀山水畫在東亞的發展”項目,主張以東亞作為一整體,來對中、日、韓三國的山水畫發展進行全盤觀察,特別注意三區域間的互動現象。
顏娟英,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合聘教授。曾任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2001-2003),研究專長為美術考古。
導論一 從追求神仙到佛土世界——漢唐之際圖像的變遷 顏娟英
導論二 “ 繪畫”的覺醒——唐宋間圖像呈現方式的新發展 石守謙
Ⅰ 仙馬、天馬與車馬——漢鏡紋飾流變拾遺 曾藍瑩
Ⅱ 漢晉之間劾鬼術的嬗變和鬼神畫的源流 來國龍
Ⅲ 吐魯番吐峪溝石窟考古新發現——試論5世紀高昌佛教圖像 李裕群
Ⅳ 由墓闕到浮圖——四川綿陽平楊府君闕研究 林圣智
Ⅴ 云氣紋的進化與意義 肥田路美
Ⅵ 7、8世紀觀音造像的繁衍 王靜芬
Ⅶ 一字佛頂輪王與熾盛光佛——佛教星宿信仰圖像的唐宋之變 賴依縵
Ⅷ 復原唐代繪畫之研究——以屏風壁畫為焦點 板倉圣哲
Ⅸ 唐代護法神式鎮墓俑試析 李星明
Ⅹ 墓主像與唐宋墓葬風氣之變——以五代十國時期的考古發現為中心 李清泉
Ⅺ 8至11世紀的花鳥畫之變 陳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