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寶麟編*的《民國時期中央大學的學術與政治
(1927-1949)》以1927年-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一段完整的校史為考論基礎,呈現(xiàn)作為民國時期知識精英的大學師生群體,是如何有意或無意地卷入中國政治的縱橫分合的,以及大學空間與近代中國民族主義運動、國家建構、革命運動、左右黨爭乃至國民黨內派系紛爭的歷史關聯(lián),力圖抽絲剝繭地梳理民國時期中央大學與國家社會之間膠著而又復雜的關系網(wǎng)絡。
緒論
第一章 中央大學建立初期的教育體制與后革命氛圍中的校園政治
第一節(jié) 打倒東南學閥:國民黨對東南大學的接收與改組
第二節(jié) 撕教育體制的確立:大學區(qū)制與大學本部組織結構的調整
第三節(jié) 黨化教育與建校初期的校園政治生態(tài)
第四節(jié) 止水微瀾:免費運動、驅胡運動與校名風波
第五節(jié) 大學院和大學區(qū)體制下的中央大學校長
第六節(jié) 學生政治與學界派系之糾結:張乃燕的下臺
小結
第二章 曲折的中央化進程:從朱家驊到羅家倫時期的中央大學
第一節(jié) 朱家驊的上任及其革新措施
第二節(jié) 選校長、等校長、打校長:中央大學校長人選懸案
第三節(jié) 中央大學的解散與整理
第四節(jié) 羅家倫的安校之道
第五節(jié) 首都大學遷移與集體記憶:羅家倫的大學城計劃
小結
第三章 中央地方財政格局與大學再國立化:抗戰(zhàn)前中央大學經(jīng)費問題考察
第一節(jié) 國省財政劃分與江蘇省教育經(jīng)費來源的變化
第二節(jié) 大學區(qū)體制下各級教育經(jīng)費分配的矛盾
第三節(jié) 大學區(qū)制廢止與各方關于中央大學經(jīng)費問題的博弈
第四節(jié) 中央大學經(jīng)費的半國立困境及其終結
第五節(jié) 國家教育文化預算的建立與中大再國立
小結
第四章 抗戰(zhàn)時期中央大學的內遷與大后方校園生態(tài)
第一節(jié) 抗戰(zhàn)爆發(fā)與羅家倫的因應
第二節(jié) 中央大學在后方的重建與課程體系
第三節(jié) 戰(zhàn)時與平時:抗戰(zhàn)時期中央大學的教育體制
第四節(jié) 戰(zhàn)時中央大學的校園生活與戰(zhàn)時民族主義
小結
第五章 國家與大學政治文化:抗戰(zhàn)時期中央大學的易長問題
第一節(jié) 經(jīng)費、紀綱與羅家倫的離職
第二節(jié) 國民黨派系政治與學術自由的詭論性互動:顧孟余的繼任與離任
第三節(jié) 從最高領袖到知名學者:蔣介石、顧毓琇和吳有訓
小結
第六章 戰(zhàn)后政局變動中的中央大學
第一節(jié) 從重慶到南京:中央大學復員經(jīng)過
第二節(jié) 中央大學經(jīng)濟狀況及其政治影響
第三節(jié) 校長、學校與政局:吳有訓辭職風波
第四節(jié) 學術權力的異音:中央大學解聘教授事件
第五節(jié) 戰(zhàn)后學潮:內戰(zhàn)背景與校園政治
小結
第七章 走向南京大學:1949年中央大學的應變與抉擇
第一節(jié) 中央大學的應變準備:遷或留?
第二節(jié) 從沒有校長到不要校長:校務維持委員會與應變
第三節(jié) 應變期間的校園生活與政治氛圍
小結
第八章 中央大學的國共組織及其政治活動
第一節(jié) 抗戰(zhàn)前中央大學的國民黨組織的演變
第二節(jié) 戰(zhàn)時國民黨中央大學直屬區(qū)黨部及其活動
第三節(jié) 戰(zhàn)時中央大學的三青團組織及其活動
第四節(jié) 戰(zhàn)時中共組織活動的限制
第五節(jié) 戰(zhàn)后學校國民黨黨團組織形態(tài)演變與中大黨團組織
第六節(jié) 戰(zhàn)后中央大學的國共斗爭
小結
第九章 南北新舊之分合:中央大學學術文化的側面
第一節(jié) 后學衡與后國學:中央大學的舊學形象
第二節(jié) 史學南派:中央大學史學的變與不變
第三節(jié) 理念、權勢與學術隔閡
小結
第十章 國家與中央大學實科之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國家教育政策與中央大學的實科設置
第二節(jié) 國防、經(jīng)濟建設與工程學系的興辦
第三節(jié) 建教合作的不同模式及其實效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索 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