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通過對個人精神疾病的講述,展示出現代社會中人性遭到分裂的惡果。無家可歸的哈勒爾,像一只狼一樣被無情追獵,被精神疾病折磨。哈勒爾在與赫爾米娜、帕布洛、瑪麗亞等幾個重要人物之間的相互交往中走向了人生的兩難,陷入了生命的絕境;*終他又從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中得到啟發(fā),擺脫絕望,重新回到現實生活。
1、《荒原狼》中描述的哈勒的精神危機和疾病并不是個別現象,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時代特征。
2、《荒原狼》的宗旨是指出一種永恒的精神信仰,如黑塞在《荒原狼》中所寫的:“只有在兩個時代的交替,兩種文化、兩種宗教交錯的時期,生活才真正成了苦難,成了地獄。”那種“經歷過靈魂死亡”,仿佛生錯了時代的感覺,其實是因為生在了兩個時代的交替之中。
3、作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有助于我們拓寬閱讀視野。
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國,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長期在瑞士隱居鄉(xiāng)間。他 被稱為德國浪漫派*后一位騎士。其代表作《荒原狼》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了一個范例”,獲諾貝爾文學獎。
哈里·哈勒爾自傳 /1
論荒原狼 /15
由于他的富于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了一個范例。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黑塞生活的時代,正是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黑塞看到這個制度正在走向沒落,也感到一個新時代正在到來,但他對這個新時代既沒有明確的概念,也沒有正確的認識,他既反對美國的典型的資本主義制度,又不贊同布爾什維克革命和蘇維埃制度。他的主人公哈勒就是那種“處于兩種時代交替時期的人”,他們失去了安全感,不再感到清白無辜,他們的命運就是懷疑人生,把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問題作為個人的痛苦和劫數加以體驗。
——學者宋堅曾
《荒原狼》是一部充滿狂暴幻想、具有表現主義色彩的小說。黑塞在小說中大量運用了夢幻形式,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一個中年歐洲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黑塞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運用意識流的嫻熟技巧,文筆優(yōu)美細膩。
——中國作家網
小說幻想色彩濃郁,象征意味深遠,被認為有“超現實主義”風格。托馬斯·曼稱它為“德國的《尤利西斯》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