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第一次將鼓勵創業納入就業方針,并要求“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黨的十八大報告還提出:“要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
近年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總量壓力繼續加大,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就業任務更加繁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求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創新創業能力是當代青年成長和成才的重要保證,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大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對建設創新型國家起著積極作用。
教育部明確提出,高校要切實把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納入人才培養工作,將就業指導貫穿整個大學培養過程,同時要求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
為滿足高等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要求,編者開展了多方調研,充分征求師生意見,結合實際編寫了本書。本書針對大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的問題,以講授就業、創業及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就業、創業及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為關鍵,以培養就業、創業及職業生涯規劃精神為核心,宗旨是:讓在校大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確立職業理想,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步驟,設計科學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了解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的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掌握求職技巧,在激烈的競爭中樹立優勢,成功就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做出應有的貢獻。
本書由伍祥倫、何東、楊德龍擔任主編,由任杰、彭成、伍瑪瑤、李川、何乾坤擔任副主編。楊德龍主要負責上篇的編寫工作,伍祥倫、何東主要承擔中篇和下篇的編寫工作。參加編寫的還有余勇、梁修昌、趙鵬、張翌、殷銘、林燕、周昊、張春艷、許雪梅、顧亞莉、趙川、王超、周倩、劉剛、鐘江穎、黨永春、李春華、蔣躍、李菁、李香貞、羅娟、鄧茗月、曾慧珠、張志明、鐘育秀、楊陽、史麗濤、戴靜、李玉梅、李艷、于曉燕、謝仕雨、孫超、馮斯迪、黎伯剛、張雪峰、周藝、王紅妹、熊有竹、任偉、蒲承璽、周萬春。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收起全部↑
《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新創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三、自我評估的方法
(一)自省法
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好學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就會更加聰明、智慧,行為也就不會出錯了。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這些都說明了日常生活中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自省法就是個體將自身的狀況結合職業理想,對照評估指標進行反復對比、思考,進而形成對自己狀態特征等方面的客觀認識的方法。自省法主要采取記個人日記的形式,因此,自省法比較適合經常性和及時性的評估。如果時間間隔太久,素材收集的難度較大,錯誤和缺點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就會影響進步,甚至可能鑄成大錯。在實際操作中,應將這種方法與其他方法同時使用。
(二)比較法
比較法也是人們較常用的和較易操作的自我評估方法,具體又分為以下兩種。
1)通過自我比較進行自我評估。自我評估的主體和客體均是人自身,人又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人們可以把“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及“將來的我”聯系起來,找出“三個我”的相同點、不同點,特別是與職業理想相關的知識、經驗、興趣、能力等方面特征的變化。通過比較,深刻地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從而對自我做出客觀的評估。
2)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來認識自我。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常常需要通過與他人相比較才能實現。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個體才能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水平、興趣、道德品質、職業性格、氣質、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狀況。通過與他人的比較,才能發現自身的相對優勢,如較高的悟性、較強的能力、較高的本領、獨具的特長等;同時也會使個體發現自身的相對劣勢,如較差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溝通能力、較差的組織能力等。在比較中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長處與短處,有助于形成對自我的全面認識,以便取長補短,縮小差距。在自我評估中,要樹立競爭意識,不僅要敢于同自己情況差不多的人比較,更要敢于同周圍的強者比較。
自我評估時,對自己與他人的認識與比較要放在特殊情景下,結合具體環境進行分析,要克服主觀傾向,堅持實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