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正在成為互聯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認知被越來越多人認可。
互聯網的發展,以時間線為劃分,可以分為三個時代:技術驅動時代、產品驅動時代、運營驅動時代,它們對應的驅動力量分別是:技術開發、產品策劃和產品運營。
當所有公司都開始重視運營的時候,運營工作本身顯得雜亂無章,讓人無所適從。比如說,寫一篇文案,可以叫運營,上線一個活動,也是運營,每位從業者都自成一套。毫無章法帶來的后果,可能就是項目的失敗。因此有一個成熟的方法論,顯得異常重要,而這正是大公司所擅長的地方。
本書正是以此為切入點,聚焦大公司的經驗,結合一線企業的內部方法論 大量的實際案例剖析,為讀者呈現大公司是如何做運營工作的,希望給運營從業者帶來參考和啟發。
- BAT一線大公司的內部方法論 大量的真實案例,你需要知道的正規運營方法論都在這里了!
- 產品運營領域又一誠意干貨之作,眾多運營大咖聯袂推薦,2018年你不能錯過的一本好書!
- 對于小白運營者,本書讓你了解互聯網的運營在做什么;對于有經驗的從業者,本書讓你重新梳理對運營的認識,構建系統方法論。
序 言
做產品運營一段時間后,我曾遇到一個難以逾越的迷茫期,而這種迷茫,相信正在看這段話的你也一定遇到過。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事情,有瑣碎的工作,比如每天到管理后臺上下架操作,也有激動人心的項目,比如把一個產品/功能從零開始運營到上百萬、上千萬的用戶量。但是,我們卻越來越不清楚接下來應該做點什么,似乎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做過了,往后也只能套用以前的經驗,做著重復的事情。
做活動運營的人,每個月、每個季度可能要策劃一個活動,這些活動大部分只是換個皮膚而已。
做用戶運營的人,每天聯系著一批產品的忠實用戶,卻不知道怎么進一步撬動用戶的力量。
做數據運營的人,每天盯著那些枯燥乏味的數據,想要從中發現什么驚天秘密,但是并沒有用。
于是我們就陷入了深深的迷茫:運營到底是做什么的?我可以怎么樣提高運營能力?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身處高手如林的鵝廠,在迷茫的時候,可以向許多高級產品經理和產品專家請教,解決了這個迷茫的問題。
解法的關鍵就在于方法論。如果我們沒有從工作中汲取營養,沒有建立自己的方法論的話,那么不管有多少年的工作經驗,其實都是一個新人。
在騰訊,每個晉升高級產品經理的人都需要通過答辯,得到產品委員會專家的認可。無一例外,每一位專家評委都會對準備答辯的人說一個秘訣:把你的方法論展現給我們看。對于當時正處于迷茫期的我而言,方法論這三個字無疑是難以理解的,就像是晦澀的哲學命題。
維基百科對方法論的定義是:一門學問采用的方法、規則與公理,一種特定的做法或一套做法。于是在此之后,我不斷地請教認識和不認識的產品大牛們,不斷地研究每個案例復盤,希望從中找到方法論的影子。
經過一段時間痛苦的研究、學習和參悟之后,我所理解的運營方法論是:一項運營工作背后所依據的本質原理和普遍方法。我們的日常工作是關于做什么和怎么做,而方法論則回答了為什么這樣做,以及怎么更好地做。
方法論有什么用呢?它體現為兩個方面。
第一,讓我們知道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在整個產品體系的意義是什么。我們難免會陷入到瑣碎、重復的事情中,把方法論了然于胸,就能每時每刻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什么意義,于是就會想方設法提高工作產出,把這一部分瑣碎工作做好,以便進入到更具挑戰性的下一階段。簡單舉例,同樣是做活動運營,我們就不會每個月上線重復的活動,而是用模板化的方法把常規工作固定下來,跳出重復工作,把精力放在探索更有效的刺激方案,從量的積累進化到質的飛躍。
第二,當面對一個全新的工作,讓我們快速做出合理的運營方案。面對陌生的任務,很多人都會擔心:我一直是做xx工作的,這個新工作我應付不了呀。但是其實人性是相通的,世界無非基于一些本質性的原理在運轉,方法論就能幫助我們把過往經歷中更基礎的經驗運用到新任務中。比如,互聯網行業,工作的最本質原理無非是滿足用戶需求,所以不管你是寫文案的還是做功能策劃的,只要在自己原來的崗位上工作出色,就都可以切換到另外一個崗位中,需要做的只是學習表層的工具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提到一個習慣,叫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在做運營工作中,我們也應如此,把方法論時刻放在心中,一方面是在執行工作時,多想想前人總結出來的方法論如何運用,另外一方面是在項目結束后,構建出屬于自己的方法論,畢竟他人的經驗始終不是自己的,不能生搬硬套,自己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幫助以后的工作。
中國互聯網20多年的歷史,先后經歷了技術驅動、產品驅動和運營驅動三個階段,運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業內約定俗成地認為:在技術和產品相似的情況下,能讓一個公司脫穎而出的決定性因素就是運營。
然而,當前行業對運營的知識體系還處在一片混沌的狀態,缺乏科學的方法論和系統的知識體系。本書所談的方法論,正是以此為切入口,結合一線大公司的實際運營案例,論述或總結一些切實有效的運營方法論,讓新人可以快速入門,也讓有經驗者可以得到啟發和進步。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運營雜談,聊聊運營在做什么、新人如何開始運營工作、如何成長和升級段位。
第二部分是內容運營,從內容生產、內容管理、內容推薦三個方面,聊聊如何搭建內容運營框架。
第三部分是數據運營,聊聊數據對運營的意義、成熟的數據運營體系是怎么樣的、數據如何驅動精益運營。
第四部分是活動推廣,從AARRR模型(獲取用戶、促進活躍、提高留存、獲取收入、激發傳播)探討活動運營的方式,揭秘大公司內部是如何策劃大型活動的。
第五部分是用戶運營,聊聊不同產品階段的用戶運營策略有何不同、如何利用游戲化手段進行用戶運營。
互聯網行業日新月異,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環境中,其實也存在著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一方面,市場永遠在變化,最真實有效的方法永遠來自于最新的嘗試,以前的經驗似乎已經過時了。另外一方面,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我們更需要借鑒前人的經驗來提高產品的成功率。
因此,更好的應對方法,也許就是更多地吸收以前的經驗,然后基于此,做更多的創新嘗試。希望本書能給大家提供有價值的知識或信息,也歡迎大家更多地討論、分享,為從業者貢獻更多的經驗和見解。
作者
黃杰民
前騰訊 / OPPO產品經理,現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碩士。LinkedI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網站專欄作者。
有創業型團隊的奮斗經歷,也有成熟大公司的豐富經驗。曾運營過用戶量過億的產品,也曾從0到1把新項目增長到數百萬用戶、數千萬收入。
個人公眾號「LJ說」( LjNotes ),歡迎關注與交流。
第1章 運營:巨頭競爭的新賽道
1.1 產品運營在做什么
運營時代業已到來
運營的職位劃分
1.2 如何進入產品運營領域
群面
專業初試
專業復試
HR面試
1.3 產品運營人員早期如何快速成長
多閱讀
多做事
多學習
多輸出
1.4 產品運營的段位升級
入門者:助理產品運營(0~1年)
有經驗者:初級產品運營(2~3年)
專業者:高級產品運營(4年以上)
大師級:產品運營專家
第2章 內容運營:平臺級產品的三步策略
2.1 內容生產
UGC:互聯網的基石
PGC:內容付費的黃金時代
2.2 內容管理
結構化信息處理
分類體系
標簽體系
2.3 內容推薦
好的定位是成功的一半
內容冷啟動,就是一個苦力活
構建內容推薦體系
內容運營規劃:如何運營一個億萬級別的項目
個性化推薦,沒那么簡單
第3章 數據運營:從零到數據驅動
3.1 為什么運營需要看數據
目標導向
優化效率
解決爭議
3.2 數據是如何產生的
數據運營流程
常用的數據指標
3.3 用數據驅動精益運營
建立項目的數據指標體系
建立用戶路徑模型
數據驅動海量內容的有序運營
讓數據變得有生命
3.4 警惕唯數據論
數據好但內容差
警惕KPI
數據也說謊
第4章 活動運營:激發億萬用戶參與的秘密
4.1 為什么需要一個活動
獲取用戶
提高活躍度
提高留存
拉動收入
病毒式傳播
4.2 一個活動的誕生
明確活動背景與目的
活動方案設計
項目管理
研發上線與資源準備
風險管理
活動上線
收尾與總結
4.3 刷屏級H5活動的秘密
美學取勝
技術取勝
情節取勝
互動取勝
移動頁面的用戶行為報告
第5章 用戶運營:撬動人性的力量 5.1 產品生命周期與用戶運營策略
導入期
成長期
成熟期
衰退期
5.2 認識你的用戶
構建用戶畫像
用戶分層運營
延長用戶生命周期
5.3 游戲化思維與用戶運營
什么是游戲化思維
游戲化思維的八個驅動力
游戲化方案的設計步驟
游戲化的經驗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