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第2版)》從各種社會組織管理活動的一般過程和基本規律出發,闡述了管理學中的基本概念、主要特點、影響因素,以及管理發展的演進過程、管理理論與管理思想、管理環境、管理決策、管理創新,同時圍繞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大管理職能重點闡述了管理的一般過程,并系統介紹了各種理論的主要內容、各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履行管理職能的各種基本過程和原則,以及管理學中的各種分類方法和計劃、決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管理學(第2版)》可作為大專院校管理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供企業決策者和其他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參考。
在組織的管理過程中,人們所關心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等各種資源來完成組織預期的目標。當我們的組織像人們期望的那樣實現了預定的狀態時,我們會由衷地贊賞組織的負責人,會高度評價負責人的管理水平。我們也常常會為組織沒能實現目標而惋惜。
如何才能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人認為通過運用最新獲得的“管理秘籍”就是很好的辦法,所以管理領域會不斷出現各種新的、流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實際上,這些管理方法和手段同樣也只是人們在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下的管理實踐中所形成的思想、方法和手段。這些東西的有效運用,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水平,但是,對這些東西的有效運用,卻有賴于人們對管理對象和條件等的正確認識。
也許有人認為憑著個人的管理實踐經驗,足以解決組織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確實我們也看到了許多非科班出身的管理者在商海的搏擊中、在行政的崗位上應付自如,但我們不能就此否定管理理論學習的必要性,因為我們還要看到那些有更大理想的管理實踐者還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和思索他們周圍所發生和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
事實上,管理學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正確運用管理思想、工具去解決實踐中資源有效利用的問題。對于管理學的讀者或管理實踐者,通過學習或研究,除了需要掌握已經成熟的管理工具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管理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產生這種思想、方法的環境及條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管理的邏輯,所學的管理知識才能為讀者所用。
本書試圖通過縱橫兩條主線來闡述管理學及其基本理論。歷史常常給我們以啟示,當前我國的許多企業發展還很不平衡,大、中、小企業并存,各種所有制類型及管理制度的企業并存,當我們把不同歷史時期的管理坐標與當前我國企業管理的狀況相比較,我們會驚奇地發現:不同歷史時期的主流企業狀況似乎又同時生存在我們這一個特定的改革開放及大發展的時期。我們不妨將歷史的坐標轉過來,借鑒歷史的經驗比較現在的企業及管理,這樣也許對我們有所啟迪。因此,本書以歷史發展為線索,介紹和剖析管理理論與實踐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觀點、不同學派的管理理論,從而提高讀者對管理活動的發生和發展的認識。在橫的方面,依據管理職能學派的觀點,本書在闡述管理的基本理論、思想和方法的基礎上,以管理的職能為基本框架來闡述管理學,通過比較與分析,使讀者拓寬思路,樹立正確的管理思想觀念,提高對管理活動內在規律性的認識和邏輯思考能力。
考慮到管理實踐在新時期的飛速發展及其對于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管理概念的直接影響,本書在前面章節中適當增加了少部分以往管理學原理類教材中較少涉及的內容,目的在于向讀者適當介紹一些新近的管理實踐動態。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節 管理的含義和特征
第二節 管理的職能與性質
第三節 管理者及其扮演的角色與技能要求
第四節 管理學的學科體系和研究范疇
第五節 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案例1 捷運航空公司的盛衰
案例2 恒大的第一桶金
思考題
第二章 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
第二節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與實踐
第三節 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第四節 人際關系學說和行為科學理論
第五節 20世紀60年代管理理論的發展
第六節 戰略管理的發展
第七節 企業文化
第八節 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案例1 改變汽車的生產方式
案例2 巨人集團的倒塌
思考題
第三章 管理理論與管理思想
第一節 系統管理理論
第二節 人本管理思想
第三節 權變管理思想
案例1 牛仔褲的歷史
案例2 武鋼兼并發展戰略
思考題
第四章 管理環境
第一節 環境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管理的環境構成
第三節 環境分析方法
第四節 社會責任和管理道德
案例 康泰集團的新年會議
思考題
第五章 管理決策
第一節 決策概述
第二節 決策理論及決策理論學派
第三節 決策方法
第四節 博弈論
思考題
計算題
第六章 計劃與控制
第一節 計劃工作概述
第二節 計劃工作的程序和原理
第三節 目標管理
第四節 網絡計劃技術
第五節 控制工作概述
第六節 控制工作的程序與分類
第七節 控制工作的原理和有效控制原則
思考題
計算題
第七章 組織工作概述
第一節 組織與組織結構
第二節 組織工作的過程和基本內容
第三節 影響組織結構設計的因素
案例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思考題
第八章 組織結構設計、運行及變革
第一節 組織劃分與協調
第二節 組織結構類型
第三節 組織結構運行
第四節 組織變革
案例 賽智軟件公司的組織結構
思考題
第九章 職務設計與人員配備
第一節 職務設計
第二節 員工選聘與合理配置
第三節 員工考評與培訓
案例 恒偉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培訓計劃
思考題
第十章 領導與領導理論
第一節 領導概述
第二節 領導理論
案例1 “中子彈”杰克韋爾奇
案例2 鋼鐵公司的人事任免
思考題
第十一章 激勵
第一節 激勵概述
第二節 激勵的理論與實踐
案例1 沃爾瑪在20世紀90年代的員工激勵
案例2 硅谷高科技員工的激勵
思考題
第十二章 溝通
第一節 溝通概述
第二節 溝通管理
第三節 組織溝通中的障礙及其排除
案例1 本田公司的溝通渠道
案例2 無界限溝通
思考題
第十三章 管理創新
第一節 創新概述
第二節 技術創新
第三節 市場創新
第四節 制度創新
第五節 管理創新
案例 中國網娃海利集團的成長
思考題
參考文獻
8.管理是鼓勵員工開放自己,接受新思想,相互之間坦誠交流,徹底了解公司的運作,形成一個集體的想象力并一同為達成他們的目標而工作
這是美國現代管理學家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項修煉》中提出的。他認為現代組織就是需要管理者主動地建立起學習型組織,而學習型組織的建立需要:①對公司這樣一個復雜系統進行系統思考,找出事物間的關聯;②對深層現實保持開放、進取心態,從創造性角度而不是反應性角度看待世界,從而引發創造性張力;③組織中共同創造是非常重要的,共同愿景是眾多個人愿景匯聚而成的;④通過團隊學習找出妨礙組織學習的自我防衛模式,尋找克服妨礙組織學習的方法;⑤形成團體學習,進行深度會談和討論,實現組織的最佳選擇。
上述管理概念的多義性是由管理的普遍性和復雜性造成的。管理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從不同的領域用不同的角度來看管理,往往就有不同的理解。此外,由于管理具有多種職能,即從經濟到政治、物質生活到精神文化的各個層次和各種關系,具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態,故不同的人出于個人的管理層次、研究角度和不同的實現目標,提出了各自的管理定義。綜合來看,這些定義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①管理是任何組織集體勞動所必需的活動;②管理對象是組織所擁有的各種資源;③管理為組織目標服務,是一個有意義、有目的的行為過程;④管理的過程由一系列相互關聯、連續舉行的活動構成,如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⑤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資源,以最小的消耗正確地實現組織目標;⑥管理的主體為管理者,而實現管理目標需由組織成員共同完成,因此要注重組織成員積極性的調動。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學研究的特點、范圍和內容,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一步把握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1.管理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
人類社會活動的最基本特點就是具有目的性、相互依存性和知識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理想,他們不僅為自己的預定目的和理想去奮斗,而且還需要與其他人進行共同的努力。甚至可以說,人類正是在為實現預期目的的活動中,在不斷地勞動、思考、謀劃、設計和組織管理的過程中逐漸進化的。這種目的性來源于人對外部環境和人類自身條件的相互依存關系。
2.管理的本質是協調
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就是在組織中為完成目標而從事的對人與物質資源的協調活動,據此甚至有人直截了當地說成“管理就是平衡”。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管理,我們可以將管理的協調從兩方面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