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心理輔導的內涵開始講解,分析了中學生心理的基本特點,介紹了常見的心理輔導理論,著重闡述了中學生的自我意識、情緒管理、學習心理、人際關系、網絡心理、生涯教育等內容,還論述了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支持系統和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本書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在介紹中學生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配合心理測試、知識鏈接、實務訓練和拓展閱讀等,有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現出實用性的特色。目前國內缺少適用于心理學本科生以及教師教育專業師范生的應用型心理輔導用書,本書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隨著教師專業化進程的推進和教師教育培養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人們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日漸重視,加強高等院校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能力的訓練勢在必行。《中學生心理輔導》正是為了適應這一現實的需要而編寫的。本書緊扣中學教育實際,吸納中學生心理輔導最新成果,改變以往以理論知識為重點的撰寫模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強調對學習者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體現了改革的特色。
本書的特點有:第一,邏輯結構清晰。本書前兩章屬于基本理論探討,第三章到第八章是具體心理問題及輔導,第九章和第十章屬于心理輔導的支持體系。第二,具有針對性。本書針對中學生在特定發展階段的常見心理問題,具體介紹了適用于中學生的心理輔導方法。第三,吸納新近研究成果。本書在傳統理論的基礎上,引用了新近的研究成果。第四,理論與實踐結合。本書注重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既有理論的探討,也注重實務訓練。第五,貼近教師資格證國考,本書有助于幫助學習者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提高教師資格證國考的通過率,也使學習者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教師的重要作用。
本書的特色體現在:第一,理念先進。本書本著與時俱進的理念,依據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精神,體現以學習者為本、關注專業發展的教育理念,并緊跟目前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前沿,選取新時期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典型案例,富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第二,內容實用。本書力求理論與實務相結合。除了介紹基本理論和方法外,均配有實務操作,力求讓學習者能夠對知識活學活用,有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實用性的特色。第三,體例新穎。本書力求形式新穎有趣。每一章均配有心理測試、知識鏈接、實務訓練、拓展閱讀等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習者學習的參與性,增強學習者的學習能力,開拓學習者的視野。第四,資源豐富。本書與高校省級精品課建設相結合,并配有一系列含有相關資源的教學網站,較好地滿足了數字化校園背景下,學校對優質立體化教師教育課程資源的需求。本書提供了心理測試、知識拓展、技能訓練等資源,開拓了讀者的視野和思考的空間。
本書適合高等院校心理學本科專業學習者使用,也可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參考書及高等院校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參考書,還可作為中學教師資格培訓和心理從業人員資格培訓用書或自學用書。
本書主要由姜淑梅、崔繼紅編著。其中,張文霞、張春梅也為本書的編寫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對她們的辛勤付出表示深深的謝意。全書最后由姜淑梅統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很多同類著作和期刊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特此說明并致謝。
由于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同行專家及讀者指正。
編者
2016年12月
第一章 中學生心理輔導概述 1
第一節 心理輔導與學校心理輔導
的概念 1
一、心理輔導的概念 1
二、學校心理輔導的概念 5
第二節 心理輔導的產生與發展 7
一、心理輔導的產生 7
二、學校心理輔導的發展及現狀 8
三、學校心理輔導的發展趨勢 15
第三節 中學生心理輔導 17
一、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18
二、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含義與意義 20
三、中學生心理輔導的目標與內容 24
四、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原則與途徑 28
拓展閱讀 33
第二章 心理輔導的理論基礎 34
第一節 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咨詢
與治療理論 34
一、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論簡介 34
二、精神分析療法的運用 40
三、精神分析療法的貢獻和局限 45
第二節 行為主義學派的心理咨詢
與治療理論 46
一、行為主義的基本理論 46
二、行為主義療法的運用 48
三、行為主義療法的貢獻與局限 53
第三節 人本主義學派的心理咨詢
與治療理論 53
一、人本主義的基本理論 54
二、人本主義療法的運用 55
三、人本主義療法的貢獻與局限 57
第四節 認知學派的心理咨詢
與治療理論 60
一、認知療法的基本理論 60
二、認知療法的運用 64
三、認知療法的貢獻與局限 69
第五節 后現代心理咨詢與治療理論 70
一、后現代心理咨詢與治療理論概述 70
二、后現代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 71
拓展閱讀 77
第三章 自我意識 78
第一節 自我意識概述 78
一、自我意識的概念 78
二、自我意識的特點 79
三、自我意識的心理構成 80
四、影響自我意識發展的因素 81
五、自我意識的作用 83
第二節 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84
一、中學生的自我評價 85
二、中學生的自我體驗 89
三、中學生的自我控制 91
第三節 中學生自我意識的
偏差與調適 92
一、中學生的自負與調適 92
二、中學生的自卑與調適 95
三、中學生的自我中心與調適 97
四、中學生的逆反與調適 99
拓展閱讀 101
第四章 中學生的學習心理 102
第一節 中學生學習的特點 102
一、中學教育的定位 102
二、中學生學習特點的表現 104
第二節 中學生的認知過程與學習 106
一、中學生的注意特點與學習 106
二、中學生的感知特點與學習 109
三、中學生的記憶特點與學習 112
四、中學生的思維特點與學習 116
第三節 中學生常見的學習
心理問題輔導 119
一、中學生的學習困難輔導 119
二、中學生的學習倦怠輔導 122
三、中學生的考試焦慮輔導 125
拓展閱讀 128
第五章 中學生的情緒管理 129
第一節 認識情緒 129
一、情緒的定義 129
二、情緒的分類 130
三、情緒的發生與發展 134
四、情緒對人的影響 138
第二節 中學生的情緒特點及常見的
情緒困擾 139
一、中學生的情緒特點 139
二、中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 142
三、中學生不良情緒的成因 149
第三節 中學生的情緒調適 151
一、主觀方面調節措施 151
二、客觀方面調節措施 157
拓展閱讀 162
第六章 中學生的人際關系 163
第一節 中學生人際關系概述 163
一、中學生建立人際關系的意義 163
二、建立人際關系的過程——
人際交往 164
三、影響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
的因素 169
第二節 中學生常見的人際困擾 172
一、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特點 172
二、中學生常見的人際困擾 174
第三節 中學生人際交往的藝術 180
一、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180
二、中學生人際交往的藝術 183
拓展閱讀 193
第七章 中學生的網絡心理 194
第一節 中學生上網的現狀與利弊 194
一、中學生上網的現狀 194
二、中學生上網的心理原因 196
三、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 197
第二節 中學生網絡偏差行為與調適 199
一、中學生網絡偏差行為的
內涵及類型 199
二、中學生網絡偏差行為的
形成原因 201
三、中學生的網絡偏差行為的
調適策略 203
第三節 中學生網絡成癮的
治療與預防 205
一、網絡成癮概述 205
二、中學生網絡成癮的類型 208
三、中學生的網絡成癮的原因 209
四、中學生網絡成癮的治療與預防 214
拓展閱讀 217
第八章 中學生的生涯教育與時間管理 218
第一節 職業生涯規劃概述 218
一、職業生涯概述 218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階段 219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 2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 226
一、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概述 226
二、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227
三、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現狀 229
四、加強中學生職業生涯
教育的對策 230
第三節 中學生的時間管理 231
一、時間管理概述 232
二、中學生在時間管理中
存在的問題 235
三、對中學生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 237
拓展閱讀 241
第九章 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支持系統 242
第一節 中學生心理輔導的
家庭支持 242
一、家長應提高自身素質,
為孩子樹立榜樣 242
二、家長要創建溫馨的家庭氛圍 243
三、家長要有恰當的教育方式 245
四、家長要增強親子溝通 248
第二節 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學校支持 250
一、專業輔導人員支持 250
二、教師及班主任支持 253
三、心理輔導的學科滲透 259
四、朋友及同伴支持 262
第三節 中學生心理輔導的
社會支持 264
一、社會大環境支持 264
二、社區小環境支持 266
拓展閱讀 267
第十章 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 268
第一節 中學教師的心理輔導職責 268
一、教師成為有效心理輔導員的
重要性 268
二、有效的心理輔導員所必備的
特征 269
三、成為有效的心理輔導員必備的
條件 272
第二節 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 276
一、心理健康的含義及標準 277
二、教師心理健康的含義及標準 278
三、當前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 280
四、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的意義 282
第三節 中學教師常見的心理問題 284
一、職業適應不良 284
二、職業行為異常 286
三、人際交往障礙 288
四、人格異常 288
五、神經癥 289
六、職業倦怠 291
第四節 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的調適 293
一、建立針對中學教師的
多層次外部支持系統 293
二、中學教師要關注自身心理健康,
做到自我調適 295
拓展閱讀 297
參考文獻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