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基礎是針對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結合時代發展對管理學科的要求,而編寫的一本適合高職高專教育、能反映管理實踐發展和時代發展新需要的管理學基礎教材。
本書分為三篇,共九章,從管理的基本范疇以及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歷史出發,重點介紹了管理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以及激勵、溝通和團隊建設與管理的一般原理與方法。每章開始都有名言警句、學習目標和先導案例,以方便學生為掌握新技能、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在每章之后都配有本章小結(文字小結和知識結構圖)、同步測試(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思考與練習)、實訓項目(管理故事、思維訓練、測試與討論)和案例分析等內容,供學生結合理論學習進行自我檢測、分析、思考和借鑒,重點培養學生的管理意識和思維能力。
本書不僅適合作為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各專業教材,亦可供高職高專工科類各專業和中等職業學校管理類各專業選用,還可滿足其他學歷層次、成人教育和企業培訓的需要。
本書抓住管理思維和實踐的精髓,在內容、體系等方面力求做到題材新穎,選材適當,突出案例,注重運用。全書共三篇九章。第一篇為管理基礎篇,主要講述管理的基本范疇,管理學的發展過程;第二篇為管理職能篇,主要講述管理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職能;第三篇為管理應用篇,講述激勵、溝通與團隊建設與管理的一般原理,突出了實際管理能力的培養。
管理基礎篇
第一章 概論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含義
二、管理兩重性
三、管理職能
第二節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定義
二、管理者的分類
三、管理者的角色作用
四、管理技能
第三節 管理學
一、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管理基礎篇
第一章 概論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含義
二、管理兩重性
三、管理職能
第二節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定義
二、管理者的分類
三、管理者的角色作用
四、管理技能
第三節 管理學
一、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二、管理學的特點
三、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四、學習和研究管理學的重要性
本章小結
同步測試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二章 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二、古典管理理論
三、行為科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現代管理理論
一、管理過程學派
二、社會系統學派
三、經驗主義學派
四、系統管理學派
五、決策理論學派
六、社會技術系統學派
七、管理科學學派
八、人際關系學派
九、群體行為學派
十、經理角色學派
十一、權變理論學派
第三節 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一、波特的戰略管理理論
二、企業再造理論
三、“學習型組織”理論
本章小結
同步測試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管理職能篇
第三章 計劃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計劃工作概述
一、計劃工作的概念
二、計劃的內容與分類
三、計劃的編制過程
第二節 決策
一、決策的定義和原則
二、決策的類型與步驟
三、決策的方法
本章小結
同步測試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四章 組織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組織的基本知識
一、組織的定義
二、組織的作用
第二節 組織結構設計
一、組織結構設計的原則
二、組織結構設計的要素
三、組織結構的類型
第三節 組織文化
一、組織文化的含義、層次和特征
二、組織文化的功能與建設
本章小結
同步測試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五章 領導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領導概述
一、領導的含義
二、領導的功能
三、領導者影響力
第二節 領導特質理論
一、西方有關的領導特質理論
二、國內領導者素質理論
第三節 領導行為理論
一、勒溫理論
二、四分圖理論
三、管理方格理論
第四節 領導權變理論
一、領導權變模型
二、領導生命周期理論
三、途徑-目標理論
第五節 領導藝術
一、領導藝術的含義
二、領導藝術的特性
三、領導藝術的內容
本章小結
同步測試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六章 控制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義
二、控制的作用和目的
三、控制的原則
第二節 控制的類型
一、按控制信息獲取的方式和時點不同分類
二、按控制點的位置分類
三、按控制力量的來源分類
四、按控制工作的專業分類
五、按控制的手段分類
第三節 控制的基本程序
一、確立標準
二、衡量績效
三、糾正偏差
四、有效控制
第四節 控制方法
一、預算控制
二、非預算控制
三、作業控制
本章小結
同步測試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管理應用篇
第七章 激勵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激勵概述
一、激勵的概念
二、激勵的作用
三、激勵過程
四、激勵的方式
五、激勵理論
第二節 內容型激勵理論
一、需要層次理論
二、雙因素理論
三、ERG理論
四、成就需要理論
第三節 過程型激勵理論
一、期望理論
二、公平理論
本章小結
同步測試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八章 溝通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溝通的含義及過程
一、溝通的含義與意義
二、溝通的模型與溝通過程
第二節 溝通的類型
一、按溝通的功能和目的分類
二、按溝通信息的流動方向分類
三、按溝通的方式分類
四、按溝通的信息接受者與發送者的地位分類
五、按溝通的組織系統分類
第三節 實現有效溝通
一、實現有效溝通的障礙
二、克服溝通障礙的方法
三、溝通過程中的藝術
本章小結
同步測試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九章 團隊建設與管理
學習目標
先導案例
第一節 團隊概述
一、團隊的概念
二、群體、組織與團隊
三、團隊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團隊建設
一、團隊品質的養成
二、團隊精神的培養
三、團隊建設的一般過程
第三節 團隊管理
一、團隊的作用與意義
二、團隊的類型
三、團隊在管理過程中的應用
本章小結
同步測試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附錄
管理定律集錦
參考文獻
管理基礎篇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節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定義
管理者是組織管理活動的主體,任何組織的管理活動都是與管理者密切相關的。大量事實證明,一個組織乃至一項活動的成功與失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那么什么是管理者?或者說,在一個組織中哪些成員屬于管理者?關于這一問題,中外許多管理學家都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從不同角度作了大量的表述。
管理者在組織中工作,但并非所有在組織中工作的成員都是管理者。為簡化起見,可以將組織成員分為兩種類型:作業人員和管理者。
作業人員是指在組織中直接從事具體的業務,且對他人的工作不承擔監督職責的人。如工廠里的工人、飯店里的廚師、醫院里的醫生、學校里的教師、辦公室里的打字員等。他們的任務就是做好組織所分派的具體的操作性事務。
管理者則是指那些在組織中指揮他人完成具體任務的人,如公司的經理、醫院的院長、學校的校長、系主任,機關中的局長、處長、科長等。他們雖然有時也做一些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如校長也可能講課,醫院院長也可能給患者做手術等,但其主要職責是指揮下屬工作。
綜上所述,可以把管理者定義為:管理者就是在組織(群體)中從事并負責對組織(群體)的資源(人、財、物等)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管理活動的有關人員。
在這個定義中,強調“從事并負責”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不從事上述管理活動當然不是一個管理者,而僅僅從事管理活動而不“負責”,或者說沒有扮演負責人的角色,也不能稱為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