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5章,在第1章引言簡要介紹了分稅制改革與模糊的政府間事權分配關系現狀后,第2章闡述了法治缺失條件下我國政府間事權分配關系的集中表現,即支出責任逐級下放、縱向政府間關系“職責同構”、周期性“收權”與“放權”等,第3章則從計劃經濟體制、中國式宏觀調控、政治體系中的官員激勵機制三方面相應給出了我國政府間事權分配關系的現實表現的理論解釋,第4、5章則分別介紹了我國政府間事權分配關系法治化的路徑展望以及可能的“陷阱”及其應對,即清楚界分“地方性公共產品”、“全國性公共產品”和“混合性公共產品”,明確“地方事權”、“中央事權”和“混合事權”,在法律上確立“地方自治”的原則和觀念,完善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賦予地方政府法定的獨立發債權利,保障地方財力與支出責任相匹配,提升我國中央與地方事權分配關系的法治化程度,確保法律化、制度化的事權分配機制平穩運行。
第1章 引言:分稅制改革與模糊的政府間事權分配關系
第2章 法治不完備條件下我國政府間事權關系的集中表現
2.1 支出責任的逐級下放
2.2 “職責同構”的縱向政府間關系
2.3 周期性的“收權”與“放權”
第3章 我國政府間事權關系現實表現的理論解釋
3.1 作為制度變遷起點的計劃體制
3.2 中國式的宏觀調控
3.3 政治體系中的官員激勵機制
第4章 我國政府間事權關系法治化的路徑展望
4.1 在法律層面上對事權進行分類
4.2 地方自治的法律確認
4.3 將財政轉移支付納入法律約束的軌道
第5章 事權分配關系法治化的可能“陷阱”及其應對
5.1 由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狀況而引發的話題
5.2 提升中央與地方事權分配關系法治化程度的憧憬
5.3 央地事權分配關系法治化的可能“陷阱”:地方政府的“預算軟約束”
5.4 找尋地方政府行為的替代性控制機制
5.5 小結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