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財經類規劃教材·基礎課系列:管理學實務》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以適應高職高專教學改革需要、體現高職高專教材特色為目標,在知識框架上,堅持實用性、針對性原則,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融合了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成果,在內容、體系等方面力求做到題材新穎,選材適當,突出案例,注重運用。
全書共分上下兩篇11個模塊。上篇內容為管理學理論,主要講述管理認知、管理思想與理論發展及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等基本內容,下篇內容為管理學實務,主要講述管理的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激勵、溝通、控制及創新。
《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財經類規劃教材·基礎課系列:管理學實務》不僅適用于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和教師,也是高職高專各專業了解管理學知識的通用教材,并且也適用于各類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培訓,以及作為社會自學者的必讀參考書。
《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財經類規劃教材·基礎課系列:管理學實務》涉及的管理學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突出應用性,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突出通俗性,教材以易懂、便于教學、篇幅適當為目標;突出知識性和時效性.在內容上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取舍,吸納了近幾年管理領域發展起來的新理論、新方法、新知識。根據學生認知知識過程的特點,在編排順序上采用先明確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知識架構、重點難點,再引入案例思考.然后講解模塊知識內容并配以案例說明,最后用關鍵術語、核心提示來收尾。為突出高職高專實用性特點,《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財經類規劃教材·基礎課系列:管理學實務》還安排了課堂訓練與實戰演習等內容。
模塊一 管理認知
知識架構
任務1 管理的含義、性質和職能
1.1 管理的概念
1.2 管理的性質
1.3 管理系統及其構成
1.4 管理的職能
1.5 管理的作用
任務2 管理者的類型和技能
2.1 管理工作
2.2 管理者的含義
2.3 管理者的類型
2.4 管理者的角色
2.5 管理者的素質與技能
任務3 管理與組織環境
3.1 組織環境構成
3.2 組織環境的不確定性
3.3 環境管理
任務4 管理對象和管理方法
4.1 管理對象的概念
4.2 管理方法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二 管理思想與理論發展
知識架構
任務1 西方管理思想
1.1 管理思想演變概述
1.2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1.3 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任務2 西方現代管理思想的發展
2.1 “行為科學”學派
2.2 “管理科學”學派
2.3 “決策理論”學派
2.4 新經濟時代的管理思想變革
任務3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
3.1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是一種“管理型”的思想
3.2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要點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三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
知識架構
任務1 管理道德
1.1 管理與道德
1.2 管理道德影響因素
1.3 管理道德困境
1.4 管理道德改善途徑
任務2 社會責任
2.1 社會責任定義
2.2 社會責任觀點
2.3 社會責任法規與實踐
2.4 社會責任承擔方式
2.5 社會責任全球運動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四 決策管理
知識架構
任務1 決策與決策工作
1.1 決策的含義
1.2 決策的類型
1.3 決策的特點
1.4 決策理論
任務2 決策過程與影響因素
2.1 決策過程
2.2 決策的影響因素
任務3 決策的方法
3.1 定性決策方法
3.2 定量決策方法
3.3 不確定型決策方法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五 計劃管理
知識架構
任務1 計劃和計劃工作
1.1 計劃的含義
1.2 計劃的作用
1.3 計劃的類型
1.4 計劃的過程
任務2 目標和目標管理
2.1 目標的含義
2.2 目標的管理
任務3 計劃的編制
3.1 甘特圖法
3.2 滾動計劃法
3.3 網絡計劃技術法
3.4 計劃書內容的基本框架
3.5 編制計劃的要領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六 組織管理
知識架構
任務一 組織與組織結構
1.1 組織的含義
1.2 組織管理
任務二 組織結構與組織設計
2.1 組織結構
2.2 組織設計
任務三 組織運作
3.1 職權
3.2 授權
3.3 集權與分權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七 領導管理
知識架構
任務1 領導方式與領導藝術能力
1.1 領導方式及其理論
1.2 領導藝術
任務2 激勵能力
2.1 激勵的含義
2.2 激勵的經典基礎理論
2.3 現代激勵理論
2.4 激勵方法與技巧
任務3 溝通能力
3.1 溝通的含義
3.2 溝通的功能和作用
3.3 溝通的方法
3.4 溝通障礙
3.5 溝通的技巧
任務4 團隊管理能力
4.1 團隊管理概述
4.2 團隊內部建設
4.3 團隊維護
4.4 團隊外部關系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八 激勵管理
知識架構
任務1 激勵概述
1.1 激勵的含義
1.2 激勵的過程
1.3 激勵的作用
任務2 激勵理論
2.1 內容型的激勵理論
2.2 過程型的激勵理論
2.3 強化型的激勵理論
任務3 激勵實務
3.1 物質激勵
3.2 工作設計激勵
3.3 成就能力激勵
3.4 企業文化激勵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九 溝通管理
知識架構
任務1 溝通概述
1.1 溝通
任務2 人際溝通
2.1 人際溝通
任務3 組織溝通
3.1 組織溝通含義
3.2 組織溝通的類型
3.3 組織溝通的障礙
3.4 溝通障礙的克服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十 控制管理
知識架構
任務1 總體控制
1.1 控制的三種基本類型
1.2 控制的過程
1.3 控制者的控制
任務2 績效考核與評價
2.1 績效
2.2 績效考核
2.3 影響績效考核的因素
任務3 現代控制方法運用
3.1 傳統的控制方法
3.2 現代的控制方法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模塊十一 管理創新
知識架構
任務1 管理創新概論
1.1 管理創新的含義
1.2 管理創新的內容
1.3 管理創新的過程
任務2 學習型組織
2.1 學習型組織的含義
2.2 創建學習型組織
任務3 創新能力培養
3.1 思維創新
3.2 創新技法
課堂訓練
實戰演習
課后練習
閱讀資料
參考文獻
1.網絡計劃技術法的含義
網絡計劃技術法是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一種較新的計劃方法,它包括各種以網絡為基礎制訂計劃的方法,如關鍵路徑法、計劃評審技術、組合網絡法等。1956年,美國的一些工程師和數學家組成了一個專家小組首先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1958年,美國海軍武器處采用了計劃評審技術,使北極星導彈工程的工期由原計劃的10年縮短為8年。1961年,美國國防部和國家航空太空總署規定,凡承制軍用品必須用計劃評審技術制訂計劃上報。從那時起,網絡計劃技術就開始被廣泛應用。
網絡計劃技術是把一項工作或項目分成各種作業,然后根據作業順序進行排列,通過網絡的形式對整個工作或項目進行統籌規劃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為此,網絡計劃技術適用于各種工程項目,無論是設備維修,還是新產品開發、新廠房的建造,甚至航天工程都可以通過網絡計劃技術來科學地計劃,并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2.網絡計劃技術法的優點
(1)制訂計劃時可以統籌安排,突出重點。通過網絡技術能把整個工程的各個項目的時間順序和相互關系清晰地表明,并指出完成任務的關鍵環節和路線。這樣對整個任務的完成既能全面統籌安排,又能不失重點、抓住關鍵。
(2)可對工程任務的時間進度和資源利用實施優化。通過網絡計劃技術區分關鍵路線和非關鍵路線,從而挖掘非關鍵路線的潛力,調動非關鍵路線上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關鍵作業,進行綜合平衡,這樣既可節省資源又能加快工程進度。
(3)對工程任務的完成便于組織和控制。通過網絡計劃技術可事先掌握任務實施中的難點,應準備好應急措施,減小完不成任務的風險。對比較復雜的大項目,也可分成許多支系統分別控制,對每個局部實現了優化,也就保證了整個項目最優。
(4)技術操作簡便易懂。網絡計劃技術并非深奧難學,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就能夠掌握。對較復雜的、多節點的工程項目可以利用已有的軟件在計算機上優化。
3.網絡計劃技術操作的步驟
(1)對工程項目任務進行具體分析,確定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各項作業,明確各項作業之間的相互關系,估計作業完成的所需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