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以管理的五大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為主線來組織內容體系,語言簡潔,表述清晰,嚴謹性、邏輯性強,易教易學。 《管理學/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國內外的管理思想及理論的發展進行了完整的分析;詳細地闡述了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5項職能,力爭做到體系完整而又突出重點,注重案例教學和反映現實管理工作情形的模擬練習,使一些關鍵性理論知識能通過看書、做思考題,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管理學/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使用,也適合其他跨專業學生選修和自學。
《管理學/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第二節 系統原理
系統原理是現代管理科學的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們在從事管理工作時,運用系統的觀點、理論和方法對管理活動進行充分的系統分析,以達到管理的優化目標,即從系統論的角度來認識和處理企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任何社會組織都是一個特定的系統,都由一定的人、財、物、信息等要素組合而成。對這些社會組織進行管理就是對系統的管理。沒有系統,管理也無從談起。因此,系統原理要求我們從新的視角來認識管理的方法與本質,并且其內涵貫穿于人本原理、責任原理、動態原理和效益原理等其他管理原理的始終,在管理原理的有機體系中起著總領的作用。
一、系統的概念
系統就是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要素結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并處在一定環境下的有機整體。現實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的。從組成要素的性質上看,系統可以分為自然系統、人工系統和復合系統。自然系統包括生態平衡系統、生命機體系統、天體系統、物質微觀結構系統以及社會系統等。人工系統包括生產系統、交通系統、電力系統、計算機系統、教育系統、醫療系統、企業管理系統等。復合系統則是自然系統和人工系統的組合,包括導航系統、交通管理系統、人一機系統等。
二、系統原理要點
(一)整體性原理
系統的整體性又稱為系統性,通常具有“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特點。也就是說,系統的功能并不是要素功能的簡單相加,而是通常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的總和。它意味著當各個要素按照一定的內在邏輯有機組成為系統時,系統會呈現出其構成要素本身所沒有的性質,系統的整體功能也不再等同于組成要素各自的單個功能的總和。比如建筑中使用到的鋼筋、石頭、水泥和黃沙,將它們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起來,足以支撐高樓大廈,而這是上述組成要素各自存在時所不具備的功能。
整體性原理的這一特點要求人們在認識和改造系統時,必須從整體出發,從組成系統的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中探求系統整體的本質和規律,把握住系統的整體效應。要使局部服從整體,使整體效果為最優,這也應該成為每一個管理者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例如,在分析課堂教學系統時,決不能將教師和學生這兩大要素割裂開來單獨分析,必須從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入手,還要注意到這些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把這些關系和關系的改變考慮在內,才能從整體上把握住課堂教學的性質和規律。
(二)開放性原理
任何系統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環境中,都具有通過與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以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求。這就是說,完全封閉的系統在現實意義上是不存在的,具備開放性是系統生存與發展的源動力。
了解系統的開放性原理,對于管理實踐活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大量的事實都已證明,封閉的組織系統缺乏與外界環境的有機聯系,導致其社會化程度較低,結構與功能失調;而開放的組織系統讓自身與外界環境相互溝通,相互適應,從而不斷優化組織的結構與功能。因此,這一原理要求管理者必須意識到組織系統與外界交流的必要性,必須考慮外部環境對本組織系統的各種影響,努力從開放的過程中獲得本組織系統所需要的物質、信息和能量,以促進組織的發展壯大。如果將組織封閉起來,不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則必將難逃失敗的結局。
(三)環境適應性原理
任何系統都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都與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謂環境適應性原理,是指系統隨環境的改變相應調整其結構和功能的能力。在環境適應性方面,系統涉及3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系統原有的穩定狀態被打破,隨后逐漸過渡到一個新的穩定狀態,這是依靠系統本身的穩定性來適應環境的改變。例如當中國加入WTO后,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必須從過去的封閉狀態中走出來,逐漸適應新的經濟環境。第二,當系統穩態被破壞后,借助系統內部或人為力量來提供一個特殊機制,抗拒環境的干擾,對被破壞的因素進行修補,讓系統回到原來的穩定狀態。比如高校組織要保持學術發展的完整性,就必須具有修復功能的機制,以超穩定的形態來表明高校組織的適應性。第三,由于突然的、強大的干擾,系統原有的穩態結構被迅速破壞,一個新的穩定形態迅速形成。
上述3種情況說明,系統對環境的適應并非都是被動的,系統也可以主動地去改造環境。這就要求管理者既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對管理工作進行相應的及時調整,又要有前瞻性地看到能動地改變環境的可能,從而實事求是地作出科學的決策,保證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管理與管理學
第一節 人類的管理活動
第二節 管理的職能特征
第三節 管理者的角色與技能
第四節 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小結
思考題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發展
第一節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第二節 西方傳統管理思想概述
第三節 西方現代管理思想的發展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節 系統原理
第三節 人本原理
第四節 責任原理
第五節 動態原理
第六節 效益原理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 管理的經濟方法
第二節 管理的法律方法
第三節 管理的行政方法
第四節 管理的教育方法
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倫理道德與社會責任
第一節 倫理道德概述
第二節 幾種相關的道德觀
第三節 影響倫理道德的因素
第四節 改善企業道德行為的途徑
第五節 企業的社會責任
小結
思考題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二篇 計劃
第六章 決策
第一節 目標概述
第二節 決策的定義、原則與依據
第三節 決策的類型與特點
第四節 決策的過程與影響因素
第五節 集體決策的方法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七章 計劃
第一節 計劃的概念及其性質
第二節 計劃的類型
第三節 計劃編制過程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八章 計劃的實施
第一節 目標管理
第二節 滾動計劃法
第三節 網絡計劃技術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學習
第三篇 組織
第九章 組織設計
第一節 組織設計概述
第二節 部門化
第三節 組織結構的基本形式
第四節 集權與分權
小結
思考題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十章 人員配備
第一節 人員配備的相關概念
第二節 管理人員的選聘
第三節 管理人員的培訓
小結
思考題
實訓項目
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組織變革與組織文化
第一節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
第二節 組織變革
第三節 組織文化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四篇 領導
第十二章 領導與領導者
第一節 領導的含義和作用
第二節 領導者的影響力及素質
第三節 領導特質理論
第四節 領導行為理論
第五節 領導權變理論
竹第六節 領導藝術
小結
思考題
實訓項目
案例學習
第十三章 激勵
第一節 激勵概述
第二節 激勵理論
第三節 激勵實務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學習
第十四章 溝通
第一節 組織中的溝通
第二節 溝通的障礙及其克服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學習
第五篇 控制
第十五章 控制
第一節 控制概述
第二節 控制的方法與類型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六篇 創新
第十六章 創新
第一節 創新及其作用
第二節 創新的內容
第三節 創新策略
第四節 團隊管理
小結
思考題
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