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化反復無常,需要供應鏈能夠迅速轉換來適應變化的環境。由世界著名權威所著的本最新版緊扣以上變化,直面企業在注重復雜化管理以及由預測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商業模式時所引發的各種問題,闡述如何以有效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給企業帶來支柱性的競爭優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第4版)》視野開闊,內容豐富而簡明扼要,既有先進理念的闡述,又有生動案例的分析,并運用先進的管理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與時俱進增加了供應與需求的匹配,供應鏈與復雜性,網絡競爭時代構建持續供應鏈等內容。《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第4版)》另有第2版英文影印版出版,可用于雙語教學。
第4版譯者序
很高興看到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Christopher)教授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第4版)。自2005年該書第3版在中國翻譯出版以來,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出現了長足的發展。首先,中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出現了飛速發展,港口、機場、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建設都上了一個大的臺階,我國已經具有許多世界領先或一流的物流基礎設施;其次,物流技術進步明顯,過去GPS、RFID、VMI還大多只是概念,而現在這些技術已經開始在物流領域普遍應用,物聯網的概念開始出現,電子商務物流技術得到發展;再次,政府對物流發展的政策更加積極,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11年5月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媒體集中報道了物流成本過高的問題,引起國務院重視,國務院于2011年6月出臺了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物流業發展的8條政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2007年開始推動制造業與物流聯動發展(簡稱“兩業聯動”),國家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都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促進物流業的發展;還有,企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無論是制造企業、流通企業還是物流企業本身,都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認識和運作水平上有了較大的提高;最后,物流高等教育蓬勃發展,自2006年開始,我國高校正式大面積開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本科專業。這些都說明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事業的發展。
不少高校一直將該書作為專業英語教材使用,本書的引進,對我國讀者認識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第4版又有了一些改進,不僅增加了篇章,而且更新了案例,介紹了最新的物流與供應鏈理念,相信更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本書由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部主任何明珂教授主持翻譯,由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物流管理方向的部分研究生共同完成。由于第4版保留了第3版中的大部分篇章內容,因此,第4版翻譯時也保留了第3版的譯文,部分內容進行了重新翻譯,以使譯文更加“信、達、雅”。
以章節為序,具體翻譯分工如下:作者介紹、序言由何明珂、鄭媛、段婧婧翻譯;第1章由陳茂竹、崔連廣、段婧婧翻譯;第2章由陳茂竹、李景濤、崔連廣、鹿寶翻譯;第3章由黃晨晨、鄭媛、劉揚翻譯;第4章由張屹然翻譯;第5章由張瑾、劉鶴穎、鄭媛、岳貝貝、張屹然翻譯;第6章由劉洋、王娜、杜玲、周笛、郭穎翻譯;第7章由盧麗雪、崔瀟、周笛翻譯;第8章由陳長在翻譯;第9章由包祖琦、鄭媛、劉穎翻譯;第10章由李景濤、崔連廣、程紅晶翻譯;第11章由陽杰、周笛、于超群翻譯;第12章由郭蓬舟、崔連廣、方亞男翻譯;第13章由張曉峰翻譯;第14章由張媛媛翻譯。
何明珂教授統籌規劃和組織管理了本書的翻譯,對各章疑難句子提供了最終翻譯意見,并最后審校、定稿。張屹然提供了大量幫助。
何明珂
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博士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第1章 物流、供應鏈和競爭策略
1.1 供應鏈管理是一個比物流
更廣泛的概念
1.2 競爭優勢
1.3 供應鏈到價值鏈的演變
1.4 物流管理的使命
1.5 供應鏈與競爭績效
1.6 變化著的競爭環境
參考資料
第2章 物流與客戶價值
2.1 市場營銷與物流的相互關聯
2.2 實現客戶價值
2.3 什么是客戶服務
2.4 缺貨的后果
2.5 客戶服務與客戶保持
2.6 市場驅動的供應鏈
2.7 確定客戶服務目標
2.8 設定客戶服務優先級
2.9 確定服務標準
參考資料
第3章 物流成本與績效的衡量
3.1 物流與盈虧線
3.2 物流與股東價值
3.3 物流成本分析
3.4 總成本分析概述
3.5 物流成本計算原理
3.6 客戶收益分析
3.7 直接產品收益
3.8 成本動因與作業成本分析
參考資料
第4章 匹配供給與需求
4.1 前置時間差
4.2 提高需求可見性
4.3 供應鏈支點
4.4 通過預測確定生產能力,根據
需求來執行
4.5 需求管理與計劃
4.6 協同計劃、預測與補貨
參考資料
第5章 構建快速反應的供應鏈
5.1 產品“推動”與需求
“拉動”
5.2 日本的理念
5.3 敏捷的基礎
5.4 快速反應指南
參考資料
第6章 前置時間的戰略管理
參考資料
第7章 同步的供應鏈
7.1 延伸的企業和虛擬供應鏈
7.2 信息在虛擬供應鏈中的
角色
7.3 奠定同步化的基礎
7.4 “快速反應”物流
7.5 “快速反應”中的生產
戰略
7.6 物流系統動力學
參考資料
第8章 供應鏈的復雜性
8.1 供應鏈復雜性的起因
8.2 復雜性的成本
8.3 產品設計與供應鏈的復雜性
8.4 駕馭復雜性
參考資料
第9章 全球供應鏈管理
9.1 供應鏈的全球化趨勢
9.2 透視全球供應鏈
9.3 構建國際化物流體系
9.4 國際化思考,本土化運作
9.5 全球化的前景
參考資料
第10章 供應鏈風險管理
10.1 為什么供應鏈更脆弱
10.2 理解供應鏈風險
10.3 管理供應鏈風險
10.4 實現供應鏈彈性
參考資料
第11章 跨入網絡競爭時代
11.1 新型組織的范例
11.2 供應鏈上的協同
11.3 供應鏈的網絡化管理
11.4 7項主要商業轉變
11.5 對未來物流管理者的
啟示
11.6 供應鏈的“協奏曲”
11.7 從第三方物流到第四方
物流
參考資料
第12章 攻克供應鏈集成障礙
12.1 創建物流遠景
12.2 傳統企業存在的問題
12.3 改進物流企業
12.4 物流,承載著企業變革
的使命
12.5 標桿管理
參考資料
第13章 創建可持續供應鏈
13.1 供應鏈的三重底線
13.2 溫室氣體與供應鏈
13.3 降低供應鏈的運輸強度
13.4 石油峰值
13.5 超越碳足跡
13.6 減少,再使用,再循環
13.7 交通擁堵的影響
參考資料
第14章 供應鏈的未來
14.1 新興的宏觀趨勢
14.2 重心的轉移
14.3 多渠道的革命
14.4 尋求結構的靈活性
14.5 展望2020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