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問題,從軌道動力學與控制,傳感器、執行機構以及姿態確定算法,姿態建模與控制三條主線進行內容規劃,劃分為基礎理論、軌道模型和控制、姿態模型和控制、技術和姿態確定、案例分析和拓展四個部分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本書從航空電子系統功能結構、系統綜合設計方法、系統操作管理與安全三個方面給出了現代航空電子綜合技術的全貌。第1章至第3章,介紹了航空電子系統功能、綜合的概念和開放式系統結構。第4章至第6章,分別從系統互連、通用模塊和系統軟件等幾方面具體討論了系統綜合設計方法。最后在第7章和第8章,討論了航空電子系統的操作管理和安全問題。
The objective of this book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application of powder materials in aerospace engineering. It is intended to enable reader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owder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o provid
本書聚焦空間多體航天器各個模塊之間的接觸與相對滑動動力學與控制問題,著重考慮目標與機械臂之間復雜接觸環境的建模問題,提出了基于拓展自由度的動力學建模、參數辨識、組合體穩定控制等一系列方法。全書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從理論角度,介紹了動力學建模與參數識別等相關問題,包括傳統空間多體動力學系統建模理論、拓展自由度建模方法、多體系統運動測量與參數識別技術等內容;第二部分從工程應用場景角度,主要聚焦控制技術相關問題,通過幾個具體的算例全面展示拓展自由度建模方法在不同的航天器控制任務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書基于新型空間機動任務對大推力和高比沖推力器的應用需求,主要介紹了融合氫氧爆震燃燒與等離子體電磁加速機理發展而成的一種空間電化學復合推進技術。該技術將燃燒反應釋放的化學能與電源提供的電能同時高效地利用,從而實現較大的推力和適中的比沖。本書首先介紹了空間推進系統的發展現狀及新型空間任務對其提出的技術要求,然后介紹了磁等離子體推進和脈沖爆震發動機技術,接著對電化學復合推力器關鍵部件復合加速腔、電源及工質供給模塊的方案設計及地面實驗驗證樣機研制與性能評估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最后探索了相關數值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無人機技術發展趨勢與應用前景,根據無人機空域運行管理系統的構想論述了無人機空域運行沖突消解的支撐作用,無人機空域運行沖突消解問題,建立無人機空域運行沖突消解問題的相關模型,重點對基于幾何導航方法的安全模型進行了深入討論,并對已有的沖突消解方法進行了梳理總結。
本書專門收集了2017 年 6 月舉行的高升力構型數值計算預測研討會的一些最新成果。本書章節主要討論了2017年6月在丹佛舉行的第三屆HiLiftPW研討會提出的高升力構型氣動特性數值計算方法。所有章節主要介紹了利用各種模型得到的高升力構型空氣動力學特性的數值計算結果,以及與實驗數據的比較。
本書主要介紹了信息融合的在軌平臺剩余壽命預測技術及應用研究,包括在軌平臺剩余壽命預測的研究現狀、在軌平臺可靠性信息的預處理、基于性能退化數據的在軌平臺單機剩余壽命預測以及在軌平臺剩余壽命預測軟件系統開發等。
本書針對無人機集群通信受限、控制受限和規模天花板效應等內容,從抗毀性拓撲、非線性編隊控制律、分組分層控制架構等角度開展了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并進行半實物仿真和飛行驗證,完成了多架規模的無人機集群全流程數值仿真和多架規模的實物飛行,驗證了大規模集群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本書在參考國內外液體火箭發動機系統動力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液體火箭發動機系統、發動機與箭體流路系統、發動機局部內流路系統的振蕩過程,建立了適應于不同頻率范圍的液路系統、流體機械系統、氣路系統的動力學模型,針對不同機理的振蕩問題給出相應的穩定性分析方法,還給出了發動機全系統頻率特性的分析方法及不穩定抑制措施。本書可供從事液體火箭發動機系統技術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高等院校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研究生生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