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培元先生是學界公認的中國哲學大家、儒學大家,在其1980年至2017年的學術生涯中,貢獻了豐碩的學術成果和深刻的哲學思想,包括創建了“情感儒學”(“情感哲學”)體系、“中國心靈哲學”思想,開創了“生態儒學”研究,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本書作者為蒙培元先生的親炙弟子,對蒙先生的情感哲學思想深有體悟并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加以發揚。本書是作者解讀蒙培元先生的情感哲學的文章匯集,是對蒙培元先生學術成果的全面總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值得出版。
本書從七方面來幫助女性認清人生的真相,安撫已經疲憊不堪的內心。遇到壞事情不可怕,壞情緒才是最可怕的。盲目發泄,只會讓我們的人際關系破裂,生活陷入混亂;一味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則會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危害,還讓我們變得消極,人生一團糟。真正困擾我們的,從來不是情緒本身,而是對待情緒的方式。本書通過講道理、擺事實的方式,安頓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接納最真實的自己,改變錯誤的情緒認知方式,與自己和解。看清了生活的真相,那些糟糕的情緒才能夠被合理安放,每天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優雅女人。
本書作者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王壘,基于自己多年的心理學研究與積淀,并結合當下中國人存在的生活現象來解讀心理學重要知識,將抽象枯燥的認知心理學鮮活化、生活化、通俗化。更重要的是,作者賦予了認知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場景,能夠讓讀者在提升心智的同時學以致用。 《生活中的心理學3:動機與行為》告訴我們如何激勵自己改變境遇,用科學的策略管理動機,讓自己自律、專注、內心強大。讀這本書,你將了解各種各樣的動機如何驅動行為,獲得調節自我動機強弱的能力、終生自律與專注的習慣、脫癮的方法、夯實心理資本的4大要素,積累心
在本書中,本書作者表明了與道德說教者對立的一面。他認為,通常情況下,你賺的錢越多,為別人做出的就越多。即便是一個普通工薪階層的人,只要忠于職守就能“回饋”社會很多。另外,財富能解放我們,讓我們過上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作者還展示了金錢社會如何塑造了更友好、更值得信賴和更有合作精神的公民。
大學校園里的辯論、社交媒體的長篇報道似乎表明當今人人都在表達自己的看法。然而,研究卻表明,很多人在公開交流時越來越感到如履薄冰。表達自己的想法會給人或團體之間的關系、職業發展機會帶來風險。這樣做會導致朋友的疏遠,激起同事的憤怒。難道低下頭來、面對有爭議的話題一言不發不是更聰明嗎?在本書中,作者為“直抒己見”進行了新奇的辯護。他解釋到,因為我們都是社會生物,我們永遠都無法真正做到自己一個人思考。我們依賴于社群獲得我們的所知。通過把自身獨特的想法施加到公眾話語上,我們的集體能力得以提升,能
基于超高的生產力文化,本書作者以批判性的眼光質疑我們對閑散者的不滿,也就是那些得過且過、茍且偷安的人。她在本書中對閑散者進行了分類,分析了對閑散者的常見批評,并認為這些批評要么無效,要么其前提就有問題。當然,盡管這本書為閑散辯護,卻并沒有像一些崇尚休閑的學者所主張的那樣,宣揚閑散者的生活方式是通向更美好的未來(比如文化進步和自我實現)的正道。事實上,孫認為,閑散之所以獨一無二,正是因為它與崇高事業毫無關系。閑散既不是對社會弊病的蓄意抗議,也不是通向獨立自主的道路。閑散的人只不過是閑散而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通過相互競爭的視角來體驗世界的。朋友從一個角度來看是遲鈍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明智的。同時持有兩種觀點可能會令人不安,突出我們自己的判斷和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并削弱我們有目的地和有效地生活的能力。然而,正如珍妮弗丘奇在這本書中所說的,內心的沖突可能是一件好事,而不僅僅是解決道路上的臨時顛簸。這本書描述了幾種理想的“雙重意識”——或兩種思想的存在——并解釋了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丘奇批判性地審視了一些關于身份的常見觀念,包括一種關于敘事的流行信念,即認為我們的生活應該作為
本書以史蒂文·海斯在一次驚恐發作中的頓悟開頭,對心理靈活性的概念和發展心理靈活性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充滿了感人的故事,以及關于我們如何將心理靈活性技巧運用到生活工作中的建議。海斯向我們展示了允許自己充分地感受和思考將如何促使我們對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出承諾,最終讓我們過上反映我們選擇的有價值的生活。本書是一本智慧而深刻的行為改變之書,不僅包含眾多具有理論支持的科學研究,而且穿插了作者和眾多來訪者如何通過這些方法得到幫助的個人故事,以及讓我們付諸實踐的各種練習。
本書作者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王壘,基于自己多年的心理學研究與積淀,并結合當下中國人存在的生活現象來解讀心理學重要知識,將抽象枯燥的認知心理學鮮活化、生活化、通俗化。更重要的是,作者賦予了認知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場景,能夠讓讀者在提升心智的同時學以致用。 《生活中的心理學1:認知與理性》告訴我們如何認識世界創造生活,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決定了世界如何對待我們。讀這本書,你將了解人類認知世界的不同方式,獲得10種提升注意力的方法、5種高效記憶法、可隨時隨地開啟的學習能力、令人羨慕的表達能力。 《生活中
本書就是幫助青少年習得這種復原力,經受生活的風暴,達成自己的目標。在《青少年的復原力》中,心理學家、青少年專家和創傷專家Sheela Raja提供了以積極心理學和腦科學關鍵原則為基礎并且結合正念冥想的十項實用技能,管理睡眠、壓力和困難情緒的實用指導,以及培養正念、健康習慣和社會關系的小貼士。認知靈活性和現實的樂觀主義這一章,可以幫助改變困難的情況,并引導在困難后的成長,使這本書特別有價值幫助青少年管理困難情緒,克服消極偏見,應對壓力和挑戰,培養積極心態,與家人和朋友建立更好關系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