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該選題從歷史與邏輯的統一視角,深入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基本理念、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性、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途徑、打造穩固的社會與安全保障體系的意義以及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說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豐富與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總結我國社會建設方面的基本經驗。
本書是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思政課專項課題的研究成果。本書系統研究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建設的歷史背景,準確地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建設發展階段進行了劃分,系統地總結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建設的主要歷史經驗,深入分析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建設面臨的新情況,系統梳理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建設的成就與問題,并且提出了一套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建設的對策。
政策失靈與結果偏差等諸多問題是阻滯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將地方政府績效評估各種制度因素簡化和歸納為績效差距、績效差異兩類政策維度并作為切入點,構建并運用“績效結構”“政策屬性”與“治理邏輯”的分析框架。通過區分評估政策的內生因素與外生變量,基于“地方政府部門績效評估”“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估”“地方政府‘整體性’績效評估”與“國家主體功能試驗區政府績效評估”四類典型模式的政策邊界、制度范圍與治理困境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方面,地方政府績效評估制度供給所依賴的正式規則、權力
2021年中國處于兩個一百年交匯的歷史時刻,中國發展的內外環境面臨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中國政治建設在多方面深入推進:圍繞以高水平政治促進高質量發展,中國政治經濟實踐中譜寫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社會建設進入一個更加注重公平、更加強調保障、更加重視共同富裕的新時代,政治發展的社會基礎更為鞏固;行政改革深入推進,以政府體系的自我革命、行政權力的約束體系、政府能力建構為重點,以更加專業化、法治化、民主化,更具主動性、回應性和整體性的服務型政府形態建構為基本方向;黨的建設系統工程全面推進,
書稿用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和文化哲學闡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實踐,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哲學的歷史基礎、現實特征和基本脈絡,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認同和踐行方式、文化產業創新和管理創新舉措、講好中國故事及傳播中國聲音方法和路徑,分析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機制以及完善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協調發展的制度規范。本著作包括序言、正文、后記和參考文獻四個部分,正文有七章內容,是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哲學中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分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哲學的研究
《街頭官僚:公共服務中的個人困境》是街頭官僚研究的開山之作,也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邁克爾·李普斯基的代表作品。在本書中,作者將“街頭官僚”定義為那些在工作過程中直接與公眾打交道,并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擁有實質性裁量權的公職人員,并提出,典型的街頭官僚包括教師、警察、社會工作者、法官、公共律師、醫務工作者等。本書旨在探尋街頭官僚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盡管他們作為傳統意義上的政策執行者,處于政策鏈條的最末端,但由于擁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可以對公眾進行賞罰決斷,因此他們的政策執行行為在許多情況下也是一種政策
《中國城市社區建設與發展報告(2023)》的年度主題是“法治、低碳、健康和公園社區”。本書由總報告、分報告、專題報告和案例研究四大部分組成。總報告系統探討了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國城市社區建設發展與治理創新的七大方向:黨建統領明確化、社區規模適宜化、社區結構開放化、交往空間融合化、公共服務精準化、社區環境宜居化和共建共治常態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以黨建統領為方向指引、以美好生活為目標追求、以服務居民為核心理念、以美麗宜居為環境底色、以智慧賦能為基本特征、以綠色低碳為生活品質、以創新創業為時代風
本書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重要論述的指導下,綜合對比中國與德國誠信價值觀教育,以理論分析為切入,關注現實生活與教育實踐,從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文化、制度環境等多角度分析了中國和德國兩個國家、中華民族和德意志民族兩個民族集體在誠信價值觀教育方面的異同。中國和德國在誠信價值觀教育方面具有較強的可對比性,由于中德兩國的歷史文化不同,誠信價值觀的源流也不同,進而導致兩國誠信價值觀教育理念的不同。近些年來,我國各種舉措的出臺、誠信教育的強化以及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書稿為“讀懂新時代”叢書的一本,旨在進一步深入探討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對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進行分析和解讀。集中闡明正確研判和把握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戰略和方針政策,闡釋了如何正確理解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內涵、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以及其與社會發展階段之間的關系、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特征和關鍵、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