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整理以北大藏元刻本為底本,以雙峰堂本和孫星衍本為校本,參考前人校勘成果,是一部內容更為詳盡的《洗冤集錄》整理本。整理包括選擇存世善本進行高清灰度影印,同頁排印標點釋文,并加校勘及精當注釋,方便學術研究及閱讀。書前撰寫學術性導言,書后附索引及研究論著目錄
元代的法律制度反映了中國傳統法制的發展與進步。但形式完善、內容進步、指導思想寬緩的元代法律制度,在元代戲劇中卻表露出另外一張面孔。元代戲劇,特別是其中的公案劇,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體現。本書從訴訟參與人、訴訟程序、程序法律制度、實體法律制度出發,對元代戲劇中的法律文化進行研究。
《非洲研究》由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主辦,是刊發非洲研究成果、探討非洲問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欄目設置以非洲為中心,以中非關系為出發點,突出中國特色和視角;以非洲領域和問題研究為基本欄目(設有“非洲政治與國際關系”“非洲經濟與發展”“非洲歷史、教育與文化”“中非關系”等專欄),平衡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在整體把握非洲問題的同時,突出展現非洲國別和區域的差異性;還設有“大使訪談”“非洲研究書評”“調研報告”等特色欄目。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從2008年起每年出版一本研究報告,宗旨是努力為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服務。2018年開始改為每年兩本。今年下半年是第14本。本書十多年來已在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理論業界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受到各方面讀者的歡迎,也為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理論教學發揮了促進作用。
本書在中央對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的大背景下,以微觀主體為切入點,將北京市西城法院作為研究對象,從全面改革、審判功能、黨建和專業化隊伍建設等方面分類對其進行全面介紹與分析,并建立組織力評價指標體系,對其進行了較全面的量化評估。
本書收錄了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1位工運、工會研究領域的老專家、老學者的專訪,他們有的已經年逾九旬,有的年方花甲,盡管都已告別教壇,但并未遠離學界,他們對工運、工會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都有很深入的思考,充滿了真知灼見。將他們從教的經歷、治學的心得總結出來,傳播出去,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道路的建設。同時,讓青年學者有所依循,以為楷則。本書也為全國工會機構、工會院校解決工作中、教育培訓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本書為《縱觀上海》叢書之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國情調研(上海)基地”的課題研究成果。在當代中國研究所的指導下,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梳理、分析、研究了上海改革開放中的若干重大問題,論證了改革與開放的辯證關系,闡明了改革開放與體制完善的關系,同時對“上海經驗”中折射出的“中國模式”作了相關考察,最終完成這部客觀中肯、史料豐富的上海當代史。作為一部上海改革開放研究的專著,它不僅為上海研究提供了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地方史資料,同時也為中國改革開放相關研究
本書是一部著重考察社會治理體系各構成要素及其運行機制的著作。書中分析了社會治理體系的發展和運行過程,探討了社會治理賴以展開的前提和基礎,特別是對社會治理中的權力、規則、道德及其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在全球化、后工業化的歷史背景下把握了社會治理體系及其功能的變動。書中探討了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控制模式向合作模式轉變的狀況,認為服務型政府將成為合作行動體系中的主要行動者,將通過引導的方式去與社會中成長起來的行動者之間開展合作,實現合作治理。
本書以深圳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的義工為切入點,從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深圳義工”、深圳義工的起源與發展、深圳義工的專業化探索、深圳社區社會組織中的志愿服務,以及深圳義工服務發展現狀、問題與建議等幾方面論述了深圳義工改革發展的真實情況,總結了深圳義工在發展過程中的成長、挫敗,以及在實踐中形成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對深圳“志愿之城”建設、我國其他地區志愿服務的發展,以及推動我國志愿服務“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
參與志愿者活動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重要渠道和體現,承載著積極老齡化豐富的內涵、目標和行動,其積極意義和重要價值逐步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本書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從宏觀層面把握我國老年人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基本態勢,從微觀層面探究老年人參與志愿者活動這一形式的價值效應、特征和適應性機制,并且在此基礎上深入洞察老年人參與志愿者活動與積極老齡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