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讀者學習組合盆栽制作不可多得的工具書。書中從色彩和容器兩個方面入手介紹組合盆栽的設計和制作方法,收錄了100多個組合盆栽的作品案例。本書第一部分針對春夏秋冬四季進行組合盆栽設計,通過時令花材選擇和季節感色彩的搭配,結合詳細的制作步驟,為讀者展示了不同季節的組合盆栽作品;本書第二部分深入研究了組合盆栽的色彩搭配和容器搭配,向讀者講解了組合盆栽的配色要領、容器選擇技巧、容器和植物的平衡搭配、容器的DIY方法等,圖文結合,讓讀者能輕松掌握組合盆栽的設計和制作方法;本書第三部分講解了實現組合盆栽長
《300種觀賞樹木栽培與養護(全彩圖鑒版)》共分三篇七章。第一篇緒論簡要介紹了觀賞樹木的概念,中國觀賞樹木資源的特點,觀賞樹木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第二篇總論分為兩章:第一章是觀賞樹木概述,介紹了觀賞樹木的分類、觀賞特性和園林應用;第二章是觀賞樹木的繁殖、栽培與管理,介紹了觀賞樹木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觀賞樹木的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第三篇各論按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和木本攀緣植物來編寫,共五章,介紹了310個常見樹種的中文名及別名、拉丁學名、科屬、形態及分布
《中國古樹名木——濟南卷》將濟南地區的古樹名木集錄成冊,書中古樹依據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文件的規定劃分,特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特指在歷史上或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中外歷代名人、領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本書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記述記載濟南市古樹名木的分布、樹木狀況及傳說等。 除了對古樹名木的歷史文化集分布狀況進行記錄,對這些古樹名木進行現代科學分類,明確歸納了這些古樹名木的屬種,為濟南的鄉土化樹種的調查研究提供了一手資料。
本書主要闡述中國草原管理政策的理論淵源、梳理中國草原管理制度變遷歷史,并以半農半牧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和牧區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為案例,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法,深入分析草原承包制和草原確權的制度功能,探討了不同地區農牧民對草原政策的感知差異,并對干旱區草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解決對策。本書對中國草原資源管理相關問題研究具有參考意義。
本書詳細總結了近20年著者及其研究團隊在遼寧灘涂貝類繁殖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書共5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別介紹了中國蛤蜊、四角蛤蜊、薄片鏡蛤、日本海神蛤4種灘涂貝類的繁殖生物學,包括性腺發育周年觀察、性腺發育生物學零度與產卵有效積溫、生態環境因子對幼蟲及稚貝生長發育的影響,以及室內人工苗種繁育技術等;第五章為其他灘涂貝類的繁殖生物學,包括培育密度及餌料種類對大竹蟶幼蟲生長、存活及變態的影響,寬殼全海筍苗種繁育技術,生態因子對日本鏡蛤幼蟲生長發育的影響。
本書是研究家蠶飼養、生產蠶繭,為紡織工業提供制絲原料的學科,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是蠶桑生產與經營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書中主要從蠶與環境、蠶室蠶具、蠶前準備、催青收蟻、小蠶大蠶飼養、夏秋蠶飼養、上簇采繭等方面介紹了家蠶飼養知識,幫助學生學會根據飼養環境的性質、規律與養蠶生產的關系,調控飼養環境和相應的飼養技術、方法和管理措施等,以達到蠶繭生產的高產、優質、低耗、高效的目標。
哲羅鮭是大型兇猛性鮭鱒魚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珍稀瀕危保護物種。本書是一部有關哲羅鮭科研工作的原創性專著,主要依據近20年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在哲羅鮭養殖開發利用和種質資源保護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參考國內外的研究資料,系統概述了哲羅鮭的分類地位、種類和地理分布及資源狀況,以及生物學特征、性腺發育、消化系統、人工繁殖、人工養殖、營養與飼料、病害防治、遺傳資源開發、種群遺傳結構分析、資源增殖放流與評估等研究內容。
本書以木豆內生真菌為研究對象,對木豆內生真菌分離、鑒定及其應用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匯編總結。全書共分6章,主要介紹了木豆及其內生真菌的研究概況;木豆內生真菌的分離、純化及鑒定;特異性木豆內生真菌發酵生產木豆功能活性成分;特異性木豆內生真菌發酵生產黃柄曲霉素及其生物防治應用,以及特異性木豆內生真菌發酵生產漆酶及其染料脫色應用。內容匯集了著者長期積累的教學與科研經驗,旨在為從事植物內生真菌研究的工作者提供較系統的理論知識和較全面的實用技術。
《珠江肇慶段漂流性魚卵、仔魚監測日志(2010)》是對農業農村部珠江中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于2010年在珠江肇慶段開展漂流性魚卵、仔魚監測工作的總結和整理。通過定點和周年監測的方法,呈現肇慶段漂流性仔魚補充群體的周年動態變化、群落結構組成、相對多度等。《珠江肇慶段漂流性魚卵、仔魚監測日志(2010)》是“河流生態叢書”的組成部分,內容豐富,數據翔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