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所選取的都是名茶中的佼佼者,代表了當時茶葉發展的較高狀態。如唐朝的顧渚紫筍茶、陽羨茶、蒙頂茶,宋朝的北苑貢茶,元朝時的武夷貢茶,明朝時的虎丘茶、松蘿茶、廬山茶、黃山茶,清朝時的龍井茶、碧螺春茶、六安茶,這些都是貢茶。其中有四種為官焙貢茶院所產,其它為貢茶園所產。通過對古代名茶成名原因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借鑒之處,以求能對今天茶企業有所幫助。
《宋茶:風雅與腔調》選取宋代范仲淹、歐陽修、蔡襄、蘇軾、宋徽宗、審安老人等人有代表性的茶詩茶文,展現了宋代茶文化的發展脈絡;通過詳細的原文譯注和延伸講解,展現了宋代文人的風雅與腔調。
中國末茶,起源于漢晉,鼎盛于唐宋,至今已有兩千年歷史。中華末茶道幾乎濃縮了東方文化的全部內容:在思想上,包含了傳統儒道釋教義、神仙思想、五行八卦;在形式上,涵蓋了棋琴書畫、雕刻、漆器、陶瓷、烹調、房屋建筑等社會萬象。末茶道,更是可以富貴奢華、可以風流雅韻,也可以民俗民風的傳統文化內容。本書擬在涵蓋抹茶文化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整理、研究主要時間節點,展現末茶的文人精神表現,對末茶所包含的藝術特征和人文精神進行研究。作為美術考古觀察研究的一部分,茶文化從來都是一個重點。末茶,更具有文人情懷和
本書作者是新中國第一代駐華外交使團職業英式管家,也是西餐文化禮講師,曾在外國駐華使館負責相關工作,結合其工作經驗,以及社會地位,本書涵蓋了大部分的西餐禮儀,通過故事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對禮儀的來源、沿革做了剖析。可讀性強,寓教于樂。
李輝,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茶是世界上重要的飲料之一,代表了中國經典的文化。本書以精煉的文言表達形式,從中國傳統文化“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層面,對茶之分類、茶之栽植、茶之采摘、茶之制造、茶之保存、茶之泡煮、茶之品味、茶之辨別以及四季飲茶的“道”與“理”等十二個方面,一一進行精辟的闡述。作者傳統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娓娓道來,言之成理,言之有據。全書圖文并茂,精美雅致,是中國古典哲學與現代科學的結合體,是中國茶學文化的成功實踐之一。
開化場的“場”是否等同于宋代“十三場”的“場”?明清時代芽茶崛起,是否影響了貢茶制度?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遂淳產區為何能在全國茶葉出口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是一本全面介紹浙西地區綠茶發展的書籍。作者進行了系統的田野調查,收集了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試圖從歷史、空間、敘事三個維度探索、深描“中國綠茶金三角”地區的茶葉發展史與文化。
當日本第一家咖啡館“ 可否茶館”在東京誕生時,整個世界都沒想到日本將成為咖啡消費大國, 日式精品咖啡文化將成為全球三大咖啡潮流之一。
咖啡在 16 世紀初傳入日本時,還是個新鮮事物,到明治維新時代已經成為“文明開化”的象征,今天則是家喻戶曉的尋常飲料。作為“后來者”的日本人對咖啡極度癡迷:改良速溶咖啡、發明罐裝咖啡、重新發揚光大被歐美摒棄的手沖咖啡。從世界上第一個連鎖咖啡店品牌圣保羅集團到咖啡迷前往日本必去朝圣的咖啡館之一—琥珀咖啡
入淮清洛漸漫漫,人間有味是清歡。食物有很強大的治愈力量,這世上,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這是一本關于中國古人吃什么、如何吃的通俗讀物。從飲食歷史、飲食民俗、飲食流派、飲食烹飪、飲品文化、飲食器具、飲食典故、飲食典籍等方面出發,著重講述我國古代上至皇親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飲食文化,從各個角度呈現出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全貌。透過歷史的考察與簡單的筆觸,將飲食生活的瑣細與社會變遷相銜接,體悟古代百姓的生活情趣。書中旁征博引,追索飲食淵源;文思典雅,學養與才情并茂。為讀者呈現出一幅豐富多彩的飲食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半盞青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 飲茶有道,藝茶有術,這是一本關于中國古代茶道、茶藝、茶文化入門的基本讀物。從古人日常生活與茶的關系的角度對茶飲文化進行了簡單的描述,系統介紹了茶文化的歷史、聞名天下的著名茶品、歷史悠久的茶具文化、茶道茶禮的形成與表現、茶的沏泡歷史與品飲藝術、不同地域與民族人們的飲茶習俗、特色鮮明的茶館文化、茶文化的經典著作、文人墨客的茶情茶事以及文學藝術中的茶文茶緣等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的飲茶之風,體味宮廷之內、山水之間
《茶經》成書于唐代,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是“茶圣”陸羽畢生茶事絕學的心髓。《茶經》三卷十篇,七千余字,以“源”、“具”、“造”、“器”、“煮”、“飲”、“事”、“出”、“略”、“圖”篇,詳述茶的起源、制茶工具、茶的采制、飲茶器具、煮茶流程、茶的飲用、歷代茶事、茶葉產地、茶具省用。本書是一本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配以200余幅精美插畫的當代《茶經》版本,以求讓讀者了解《茶經》的全貌以及正確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