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西部民族地區為研究對象,從民族政治學的視角,結合民族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對影響我國民族關系良性運行的相關因素,以及民族關系協調發展與民族政治穩定的互動關系等方面進行系統論析,厘清了維護民族社會政治穩定與協調民族關系的理路及策略,以期為我國社會穩定、民族和諧提供一定借鑒。
本文以鄉鎮治理的歷史邏輯與現實進路為切入點,通過對鄉鎮治理現狀的實證研究,提出了中心工作機制是鄉鎮治理的路徑選擇的命題,并對中心工作機制的運行機理進行了論證。中心工作機制既是鄉鎮治理的實現路徑,也是認識鄉鎮治理模式的切入點。中心工作機制從鄉鎮治理什么,怎樣治理,治理效果三個層面提供了解讀鄉鎮治理的一種視角。中心工作機制是鄉鎮治理的路徑選擇,選擇式治理是鄉鎮治理的內在邏輯,二者共同表征鄉鎮治理的主要面向。經過一系列分析和論證,本文認為鄉鎮治理具有獨特的內在邏輯,為了完成國家對鄉村社會選擇性支
思想道德建設是指包含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意識形態建設、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道德建設、文化建設等的綜合性、系統性的建設工程。本書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關于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對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的戰略目標、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的文化基礎、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的價值指引、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領域、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 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的國際視野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以期推動思想道德建設研究的深入。
本書從國家干預視角探討碳金融市場的法制建設問題。國家對于碳金融市場的微觀規制是從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內部即構成要素方面加以干預,主要涉及管理體制、總量控制制度、配額管理、碳排放監測、報告和核查制度、履約機制、價格干預機制和配額收入的分配機制。國家對于碳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主要是從戰略高度把握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宏觀性問題,主要涉及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負面效應的矯正、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連接機制以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與其他相關制度的銜接。本書的研究可為建立健全實現雙碳目標的市場法律機制提供一定借鑒。
本書是關于《民法典》人格權編第一章“一般規定”的評注,內容覆蓋《民法典》第989條至第1001條。本書在明確人格權一般規定之于人格權編整體的普遍性、約束性意義上,對每個條文做出了系統全面的評注。除導論和附錄外,本書共十三部分,主要圍繞條文的規范意旨、歷史沿革、規范內容以及證明責任等方面展開,在歸納整理已有學理觀點及裁判規則的基礎上,對《民法典》第989條至第1001條的13個條文分別展開評注,希冀在文義解釋、體系解釋、歷史解釋和目的解釋等方法的綜合運用下凝練共識、形成通說,助益于人格權編一般規定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打好防范風險主動仗,把防線筑得更牢、把工作做得更靠前,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是上海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社會組織的責任與擔當。自2003年社區矯正工作在我國部分省市試點到2020年7月1日《社區矯正法》正式實施以來,全國各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但各地社會組織在地域特點、起步時間、人才培養、參與程度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異,尤其對于那些剛起步參與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工作的社
本書分析了輕罪案件程序體系化理論基礎,梳理了普通程序與速決程序關系,論證了輕罪案件適用速決程序的動因和限度。基于當前我國輕罪案件適用程序已形成多元發展態勢,本書對于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刑事和解程序、附條件不起訴程序進行了類型化具體分析,結合認罪認罰制度適用分析了輕罪案件適用程序的體系化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輕罪案件書面審理方式。總體上,輕罪程序治理任重道遠,既應重視案件類型多元發展適用程序,同時,也應注意程序之間的案件類型的交叉、重復問題。
本書著眼于中國刑事司法實踐,以審級制度的功能為邏輯起點,從組織構造制度運行的角度,提出在我國刑事審級制度所置身的審判職權配置、刑事訴訟結構等深層次困境未能徹底改善的前提下,刑事審級制度改革的可能限度只能是優化,而非重構,其完善路徑是遵循審級制度構建的基本原理,在調整四級法院職能分工,完善刑事審級基本構造的基礎上,堅持并優化兩審終審制度。
在現代信息社會,知識產權已成為經濟和文化的核心現象,也是分配財富和權利的重要杠桿。本書通過對知識產權領域兩個最重要的方面——版權和專利的起源進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知識產權這一現代私有財產概念的觀念起源,對19世紀美國知識產權概念的出現進行了全面闡述。 本書通過將法律概念的發展置于社會背景中,重現了知識產權這一觀念的變革過程。本書作者認為,我們擁有“思想”這一現代觀念,是在18世紀占有主義、19世紀自由主義的力量和意識形態影響下產生的。 本書是研究19世紀美國版權和專利理論轉變的一項
信息內容深刻影響人的觀念與行為,對信息內容(及相關生產與傳播活動)進行治理,自古就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發展擴散滲透,國家主導對信息內容的治理遭遇了由此引發的社會變遷的挑戰。內生治理需求面對外部條件約束,開啟了治理實踐的調適進程并逐漸顯現出一些新的趨勢和特征。本研究希望通過理論與實證分析,從治理的內在需求、治理的外部條件、治理的體系運行、治理的結構性矛盾、治理的現代化轉型等五個主要方面進行系統討論,呈現出新時代網絡信息內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