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創新論壇”迄今為止已堅持十余年。“現代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創新論壇”系列書籍的出版,為培養學生掌握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以理論和方法創新為主體,普及和推廣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理論研究興趣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書稿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專業碩士論文集,是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建設國家級一流專業過程中的特色成果。書稿遴選了7篇優秀經濟學研究成果,研究主要聚焦經濟學中的理論前沿和現實問題,包括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產業化、數字金融等,具有一定的理論
現實困境,發展瓶頸,增長無極限與資源的有限,使得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化時代人類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同時借助海德格爾、黑格爾等思想家對現代性的批判理論,圍繞綠色發展理念,從生產性存在、消費性存、技術性存在等維度,考察當下人類的生存方式,揭示其異化的根源,闡明當下人的生存方式“是什么”“為什么”“向何處去”,以從中把握人的生存方式的綠色可持續性,探索克服人類生存方式異化的實踐路徑,提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行動策略。
本書關注的問題在于社會態度普遍負面的情況下,年輕女性為什么仍會去酒吧?她們在酒吧中有怎樣的實踐、體驗與感受? 當我們將酒吧視為一個“壓縮現代性”的實驗室,年輕女性在其中的實踐與反思,為我們提供了窺探當代中國的性別、階層與道德變遷的窗口。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用數例等形式闡述了多種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本書以數學公式、數學模型、表格和圖形的形式,表示《資本論》第一卷中的各種數量關系。同時,由于《資本論》是一個結構完整和邏輯嚴謹的理論體系,不是簡單的數理分析。其中,既有數量關系,也有邏輯關系;既有數理邏輯關系,也有其他形式邏輯關系,更有反映歷史發展過程的辯證邏輯關系。這些復雜的系統的關系,不能全部用數學公式或數學模型的形式準確地表示,因此,本書也對經濟變量的質的關系進行簡要的考察、分析和闡述。
本書主要闡述了如何看待有關不平等測度的概念框架及實踐層面上的測度問題,還對從哲學假設、經濟內容和統計要求等角度來測度經濟不平等的其他方法進行了評價。這是一本在討論“不平等問題”時不可不讀之書。在全球經濟發展愈發兩級分化導致人類的文明及進步遭遇種種考驗的今天,阿馬蒂亞•森有關“不平等”方面的權威聲音仍舊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不平等思想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復雜的。 不平等思想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復雜的。它引發了眾多哲學家、經濟學家、統計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的關注。阿馬蒂亞&
臨界變革理論是近年來對于社會網絡和行為科學的開創性研究結晶,探討了一系列商業和文化創新風靡的真正成因:當接納創新的邊緣網絡群體超過社群人口的25%時,既定規范才會發生改變,這就是所謂的臨界變革效應。—關于創新傳播,暢銷書作者們描繪了一番令人信服的圖景:“影響力為王”“黏著式增長”“病毒式傳播”……但問題在于,他們描述的更多是一個簡單信息傳播的世界。觀念與行為不像信息那般簡單地在人際擴散,其傳播模型屬于復雜傳播。當涉及復雜傳播時,簡單傳播策略就會失效。例如需要學習的新型科學技術、需要冒險
基于我國滬深兩市A股涉農上市企業2007-2018年度的財務數據,實證檢驗了涉農企業農工一體化、冗余資源與企業成長的關系,分析了多元化經營對農工一體化企業冗余資源與企業成長關系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在農工一體化企業中非沉淀資源與沉淀資源有利于企業成長,而在非農工一體化企業中非沉淀資源與沉淀資源會約束企業成長;與單一經營相比,多元化經營對農工一體化企業非沉淀資源及沉淀資源與企業成長正向關系的促進作用更大。進一步研究發現,與非國有企業相比,農工一體化和多元化經營對非沉淀資源及沉淀資源與企業成長正向關
傳統上反壟斷執法更關注價格,而非創新。經濟理論顯示了價格競爭使消費者受益的方式,如供需曲線、寡頭壟斷模型。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時間的推移,這些模型于實際執行中多次碰壁。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了從以價格為中心的競爭政策轉向以創新為中心的競爭政策。反壟斷執法應注重保護對創新的激勵,維護動態而非靜態的競爭機會。作者考察了市場結構、企業行為、新產品和新服務之間的理論和經驗證據,分析了高科技經濟的獨有特征,以及為什么反壟斷執法者目前使用的分析工具不能勝任評估任務。他從創新競爭的角度,討論了肯尼斯·阿羅
本輯比較開篇選取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對2023年新晉諾獎得主克勞迪婭·戈爾丁學術貢獻的評述文章,講述戈爾丁教授的重要研究及其對當下的政策的啟示,緊貼經濟學前沿,是非常重要的學術文獻。本輯比較的主題,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關系,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當下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高企的環境下,非常及時和重要,相關觀點和思路很有啟發性。
在數字化時代,數據不僅是信息的載體,更已經升華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隨著全球各界對數據價值和安全的深入關注與研究,數據經濟學,以其對數據要素經濟運行規律的探索為核心,逐步嶄露為經濟學領域的璀璨之星。本書的第二版,緊扣時代脈搏,以數據二十條所構建的數據基礎制度為旗幟,全方位解讀數據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深層機制與規律。內容覆蓋數據的內涵特征、權益理論、界權實踐、流通難題與模式、定價與估值、收益分配、數據市場演變與生態構建,以及數據安全和治理等核心專題。團隊傾心打造,兼顧經典文獻、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