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是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合并癥中醫處方的總結,以1993年至2022年間已發表的文獻及已出版的書籍為依據,收集、整理與糖尿病、糖尿病并發癥以及糖尿病合并癥相關的中醫治療處方,主要從內服與外治兩個方面展開,運用邏輯學方法,對糖尿病相關內服的方劑、中成藥、調理方與外治的針灸方、推拿法及外用方等進行總結,系統整理了其構成、功效與主治以及具體使用方法,并對其來源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歸納。
中醫皮膚病學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臨床學科,內容豐富,有著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經歷了起源、形成、發展、逐漸成熟等不同階段。作為“中醫補土理論菁華臨床闡發”叢書之一,本書以皮膚病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化文獻研究,從皮膚科補土理論各時期發展特點與醫家代表、補土理論與皮膚科的病理生理、補土理論與皮膚科疾病的治療三方面闡明皮膚科補土理論的歷史源流,挖掘補土理論核心內涵,梳理其傳承關系;同時搜集皮膚科運用案例,對其代表性方藥、方法、手段和技術等進行歸納總結。
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長著許多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它們或長于峭壁之上,或隱于密林深處,抑或生于田間溪邊。
《溫情本草》選取了具有代表性與趣味性的中藥38種,既包含了黨參、貝母等名貴中藥,也涵蓋了野胡蘿卜、女貞等常見中藥。本書兼顧科普性與趣味性,科普小檔案包含藥材來源、別名、識別特征、產地與生境、藥材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其中用法用量除另有交代外,均為水煎劑內服用量;正文則以藥材介紹、相關故事、蘊藏的生活哲理等詳細展開。
《溫情本草》
本書介紹了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色食藥兩用本草,書中共收集30余味食藥野菜,將其分為甘、苦、辛、酸四篇,每味本草獨立成一個科普小故事,分別介紹了食藥本草的來源、別名、識別特征、產地與生境、功效、食用部位、食用方法以及相關趣味知識、故事。同時,書中還通過知識延展等,將一些中草藥常識與讀者分享。
書中看似平常熟悉的植物名字,里面可能有你不知道的趣味故事和硬知識。本書希望能通過一個個科普小故事,豐富大家對中藥文化的認識,為中醫藥初學者閱讀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為
本書借助現代化學習工具思維導圖詳解“靳三針”46個穴組。章節體例設計包括“課前導讀、穴位詳解、思維導圖、知識拓展、鞏固提高”等,課前導讀環節通過案例的方式概括本節將要介紹的大致內容,激發讀者的好奇心;穴位詳解環節通過穴位定位、主治、刺灸法分解說明,使穴位知識更加清晰明了,便于讀者記憶;思維導圖環節利用思維導圖幫助讀者搭建邏輯清晰的靳三針穴組知識框架,以圖導記,以圖促思;知識拓展環節通過疾病鑒別診斷、其他療法等知識進一步擴充讀者知識量;鞏固提高環節則作為知識回顧,以鞏固讀者學習效果。本書還提供了線
本書從節氣入手,詳細講解24節氣相關養生知識,按照節氣配伍食療養生藥膳方,介紹藥膳組成食材、制法用法及其功效等。讓讀者了解健康飲食與節氣的關系,體會傳統中醫的養生智慧,教大家如何順應節氣規律來養生,順時而食。本書圖文并茂,易學易懂,適合對中醫養生和藥膳感興趣、想通過食療養生的讀者參考閱讀。
肺系疾病為臨床常見的一類疾病,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系統搜集整理肺系疾病古籍文獻,充分挖掘文獻中蘊含的豐富知識,對肺系疾病理論、防治的傳承創新均有重要意義。 本書為“中醫肺病學理論與臨床應用”叢書之一。全書共八章,包括哮病的病名源流、病因病機、辨證、治則治法、內服方藥、外治法、預防調護與預后及醫案等內容。每章均在較全面輯錄和分析古代醫籍文獻的基礎上,按朝代的時間順序考釋其發展源流,以反映歷代醫家對疾病認識的歷史軌跡和演變過程;然后基于文獻輯錄的內容與源流考釋的
本書是關于蜘蛛香研究的專著,全書資料豐富、內容翔實,兼具科學性和專業性。本書主要介紹蜘蛛香應用及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內容包括藥用歷史、生藥資源、質量標準、化學成分、化合物的合成、藥理活性、藥代動力學及安全性評價。此外,對其作用于胃腸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帶狀皰疹的臨床應用也進行了系統介紹。
《微納米中藥制劑研究與應用》從傳統中藥散劑出發,引入先進的納米藥物學理念,采用材料化學工程、生物藥劑學、數據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手段,構建微納米尺度中藥制劑的理論與技術體系。內容涵蓋:①微囊、復合粒子、脂質體等中藥微納米粒的超細粉碎,膜乳化,噴霧干燥,有序介孔材料等多種制備及表征方法;②多種基于微納米中藥粒子的新型給藥系統(肺靶向干粉吸入劑、經鼻腦靶向吸入劑等);③與微納米尺度中藥制劑相關的藥理學、毒理學和藥代動力學研究;④新型中藥微納米制劑技術和藥用輔料制備技術。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全書共收載藥物365種,其中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并按藥物的功效和主治分為上、中、下三品。本書作為《神農本草經》的通俗讀本,在保留原著原有體系的前提下,集注釋、導讀于一體,并從現代藥理研究成果和臨床實用研究價值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每味藥物進行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