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俗易懂地運用理論加案例的方式,為讀者詳細解釋如何從心理和行為上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恐懼和焦慮。本書從憂慮恐慌的不止你一個人、認識焦慮與恐懼的積極意義、停止無效的抵抗與逃避、痛苦的根源是不合理信念、走出自相搏斗的困境、與內心深處的恐懼共舞、正確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打破社交焦慮的束縛等8個影響情緒的關鍵入手,引導人們認識情緒的來源,知道如何表達、釋放、調節情緒,最終成為一個直面自己的人。
在本書中,作者根據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等知識,以盡可能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了人類為什么會有壓力反應,以及其意義和作用是什么。作者認為,壓力雖然使人痛苦,但它對我們人類來說是一種重要的養分,能夠保護我們,使我們更加強大,幫助我們成長。在我們的體內,壓力為我們發揮著作用。這樣的壓力我們是無法消除的,因為壓力反應對于生物和人類來說,正是自然法則的一部分。作者希望我們能夠從科學的角度了解壓力,能夠對壓力更親近一些,從而形成要和壓力好好相處的積極態度。這樣做不僅能夠減輕壓力、讓我們感到更輕松,而且能夠幫助
在創立分析心理學理論的早期,榮格將自身與精神分析的另外兩位先驅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區分開來,并著重強調了不同學派間基本視角和實踐上的差異。在當代,榮格分析心理學以令人興奮的方式不斷發展,實踐榮格精神的新路徑不斷被探索,因而榮格學派寫作的重點也轉向了與精神分析大家庭融合和對話的視角,也因此才有了本書的書名——《榮格派精神分析》。 在這本凝聚了40位當代國際知名的榮格分析師智慧結晶的文集中,榮格派分析方法的開放性和多樣性得到了全面的體現。本書討論了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全部內容,包括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歷
認知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僅僅20年的時間,到了70年代就已成為心理學的主要流派,它主要研究人的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言語等認知過程。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相反,認知心理學家研究那些不能觀察的認知過程及其內部機制,如記憶的加工、存儲、提取和記憶力的改變。他們更為關心的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通過研究腦本身,以揭示認知活動的本質過程。與大多數心理學教科書中密集且充滿行話的內容不同,作者撰寫本書是想滿足讀者以下的需求:(1)很想了解
親知雖在人類知識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由于概念本身的含混性,致使其始終處于研究的邊緣地帶。本書旨在扭轉這一局面。首先,通過溯源親知觀念與辨析親知概念,筆者闡述了親知論題中最為核心的困境,也即感覺親知兩難:如果親知想成為知識,它就必須放棄直接性;如果親知想保留直接性,那么它必將失去擔當知識基礎的職責。其次,在考察非推論辯護和索引型親知理論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新的親知辯護結構。最后,辨析了親知理論中“第一手性”與“非推論性”之間的優先性,進而給出新的親知原則:親知是認知者基于認知目的,圍
本書是一本將最新統計測量方法及定量研究方法匯集在一起的手冊。本書的目的是向讀者介紹心理與行為定量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統計分析技術和軟件,使讀者對于這些研究方法知識產生基本的了解,以便在自己的具體研究工作中選用恰當的、正確的方法。本書也方便研究者在研究中快速查閱相關知識點。全書由18章組成,分別是因子分析、認知診斷、概化理論等。
為什么面對求快求變的世界總是惴惴不安? 為什么明知習慣不良卻依然做不出改變? 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跌入傷害自己的關系中? 為什么就不能踏實又富足地走過人生的一朝一暮? 因為對于自己,你我都還是個陌生人。 其實,你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因為害怕面對,我們活在心理舒適區,用慣常的行為生活、做事、交際,沉迷在假我的人生游戲里,循環往復地痛苦、無助、糾結、崩潰、煩惱、迷茫。 大將軍郭有著 14 年的心理咨詢經驗,她憑借扎實的心理學功底、豐富的咨詢經驗及靈動細膩的文筆,從習慣成癮、
本書是英國利物約翰摩爾浦大學健康心理學教授米歇爾·克羅斯利撰寫的一部敘事心理學導論性著作。米歇爾·克羅斯利是英國心理學界聞名的敘事研究專家,在該領域發表許多研究論文,本書既是她的長期研究結晶,也是敘事心理學的極佳入門讀物。敘事心理學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出現的新趨向之一,現波及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諸多領域。本書具有概論性教科書的框架,圍繞自我從理論、操作和應用三部分展開,闡述了自我同一性理論、話語方法等理論問題,介紹了敘事研究的具體步驟和敘事材料的分析與結果寫作
本書作者曾譯榮格的《金花的秘密》《未發現的自我》等書籍,在此書中作者以獨特的邏輯理路,層層解釋了24個榮格原創的或與他密切相關的心理學詞匯,幫助讀者在極短時間內了解榮格,是一本榮格心理學極簡入門書。本書書名中的24Keys,表示24個心理學關鍵詞、24把心靈之鑰、24K純度的入門知識等任何您能聯想到的詞匯……24道心靈任意門向讀者敞開,讓我們一起踏入榮格的心理學世界。本書不僅包含作者研究數年寫就的心理學關鍵詞解讀,還精心摘選了榮格《紅書》《黑書》等書
本書從認知資源占用學說和倒U形假說等理論視角,結合多種研究方法,對急性心理應激作用于視運動知覺的內在機制進行系統研究。首先,通過知識圖譜分析確定視運動知覺的分類。其次,采用事件相關電位技術為心理應激影響視運動知覺的機制提供實證依據。最后,采用Mini-Meta分析方法探究急性心理應激對視運動知覺各維度影響效應的差異特點。總之,本書從視運動知覺的四個層面來揭示人們認為急性心理應激總是“有害的”這一常識是缺乏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