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為檢查法總論部分,包括四診、量診、專科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的總體介紹。第二章重點介紹了10個部位(頸項部、胸背部、腰骶部、骨盆部、肩部、肘部、腕和手部、髖部、膝部、踝和足部)推拿臨床常用的望診、切診、量診。第三章詳細講述了各部位常用專科檢查法的操作、陽性體征和臨床意義。第四章重點介紹了推拿臨床常見的X線、CT和MRI閱片要點和常見影像表現。
本書注重實用操作技術的介紹,強化操作技能的訓練。內容包括推拿學的發展源流、推拿知要、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療原則、推拿手法和小兒推拿等有關知識,分別介紹了骨傷科、內、婦、五官科和兒科常見病癥的推拿治療。介紹了成人推拿技術、小兒推拿技術、踩蹺技術、整脊技術、點穴技術、腹部推拿技術、足療技術、手療技術、捏脊技術、牽引技術、火罐技術、刮痧技術、束挽技術。
本書是在前期腎主骨理論研究基礎上,結合本團隊現有研究的總結,全書內容主要包括腎主骨理論的歷史沿革、腎主骨理論的現代科學內涵、腎主骨理論在退行性骨病防治的應用、常見補腎壯骨中藥及復方介紹,共4個章節。本書特色:其一,溯本求源,古為今用,以時間為軸,探討腎主骨理論的發展演變;其二,結合現代分子生物學,對腎主骨的科學內涵進行多維度闡釋;其三,選擇典型性退行性骨病,重點闡釋腎主骨理論在其防治的應用。其四,系統性對補腎壯骨中藥及復方進行了總結概述。
本書通過一位新媽媽的日記,將女性生育過程中常見的如妊娠反應、孕期水腫、產后乳汁不足、乳腺炎等9種疾病以及育兒階段常見的如幼兒夜間多汗、小兒尿布疹、濕疹、腹瀉等25種“小問題、小麻煩”串聯起來,深入淺出地科普了相關知識,并教會新手爸媽如何使用身邊常見中藥來解決這些“小問題、小麻煩”。本書創新性地以日記形式行文,寓教于樂,讓新手爸媽學而不累、讀之不煩,既輕松詼諧,又不失科學嚴謹,將枯燥深奧的中醫藥知識故事化、形象化。同時,本書每一個小故事都配有3D動漫,讀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對日記故事
本書詳細地闡述了中醫護理技術的操作基本理論,具體內容包括:拔罐技術操作、閃罐技術操作、通陽藥物走罐技術操作、剌絡拔罐技術操作、火龍罐技術操作、艾條灸技術操作、溫針灸技術操作、熱敏灸技術草、麥粒灸技術操作、呂氏臍藥技術操作等。
本書介紹了中醫腫瘤基礎知識,從中醫腫瘤學淵源到學科發展多個階段,展開中醫腫瘤基礎知識的系統介紹,如病名與分類,病因病機與發病學,腫瘤的四診、辨證與辨病,腫瘤的治則、治法與康復治療,系統介紹頭頸五官、胸部縱隔、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統、婦科腫瘤、骨骼與軟組織、皮膚、淋巴與血液系統等種常見癌瘤的中醫辨證論治與臨床進展。
本書由北京按摩醫院組織編寫, 中英文各一冊, 系統介紹了針對不同疾病的各種中醫康復技術, 以推拿治療為主, 針灸、藥物與物理治療相結合, 共分兩篇, 上篇系統介紹了臨床康復工作者需要學習掌握的各種常用的康復技術及康復護理技術, 下篇介紹了康復技術在截癱、偏癱、四肢骨折及骨質疏松癥等幾種常見疾病中的具體應用, 適合康復醫生、治療師、康復專業學生等閱讀。醫院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 編寫《實用按摩手冊》《按摩治療學》《臟腑按摩基礎手法圖解》等專著二十余部, 出版了我國第一套
本書共八章。第一章簡要介紹了中醫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治療技術;第二至七章從各系統臨床常見病證的生理與病理特點出發,重點闡述臨床常見疾病的辨證診治原則;第八章重點介紹臨床常見病的針灸推拿康復。
本書作者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舌象專業研究委員會理事,有豐富的舌診經驗積累。本書將傳統的三焦分區和舌上背面主導的舌診理論,分化為舌上背面和舌下腹面、三分九區臟腑分法,以及舌象要素的具體精準量化指標。有一定的創新性,形成了具有獨到見解的、容納多學科、涵蓋多層次的全息舌診,是傳統望舌診病內容的拓展和補充。本書適合中醫學生、中醫師閱讀參考。
本書共十章。第一章厘清了中醫藥、中醫藥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內涵,研究了中醫藥文化理論自信的淵源;第二章研究了中醫藥文化失信的原因;第三章研究中醫藥傳承與傳播的危機與挑戰;第四章研究了中醫藥文化傳承的新境域,以及中醫藥的未來發展道路;第五章至第十章分別從中醫藥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臨床療效、中西醫融合、中醫藥傳承人才的培養等方面研究了中醫藥文化自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