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2021年4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 基于此社會現實背景,本專著利用數據驅動技術,聚焦生物安全中的應急管理理論與方法,主要包括重大突發傳染病、重大突發動物疫情、外來物種入侵以及生物恐怖襲擊四個篇章。在每個篇章中,首先整理對應類型突發事件的典型案例,然后討論針對該類事件的應急預防、準備、響應,
本書顛覆了人們關于大腦和衰老的傳統認知。大腦不僅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還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敏銳。從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文學家莎士比亞、音樂家貝多芬、舞蹈家瑪莎·格雷厄姆到打破游泳紀錄的百歲老人,鼓舞人心的案例比比皆是,“記憶大師”東尼·博贊和國際象棋特級大師雷蒙德·基恩鼓勵讀者使用元積極思維,打破“越老越糊涂”的負面暗示,最年長的老人也能迸發出最驚人的活力。博贊和基恩在腦科學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攜手揭開保持大腦敏銳活躍的秘訣。
本書結合作者研究團隊以及國內外有關碳中和催化劑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了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和光、電、熱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制化學品的最新進展,包括催化劑的設計合成、結構表征、催化性能、構效關系等,并提出碳中和催化劑工業化應用存在的挑戰。
本書基于人體解剖和生理基礎知識,系統介紹了微生態系統與人體健康的關聯。本書共十一章,分別為人體微生態系統,免疫系統與人體微生態,疫苗與腸道微生態,大腦發育、呼吸系統、口腔、消化系統、皮膚、女性生殖系統等與微生態的關系,并對衰老與腸道微生態也做了討論,同時對微生態制劑做了詳盡的論述。
本書在闡明叢枝菌根基本理論、研究方法等方面知識的基礎上,重點介紹我們團隊20多年來荒漠植物叢枝菌根研究成果,包括我國荒漠植物資源和生態分布、荒漠植物叢枝菌根共生體特征和變化規律、叢枝菌根真菌群落組成和生態分布、叢枝菌根真菌生長發育條件、荒漠環境叢枝菌根生態適應性、人工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荒漠植物生長和抗旱性的影響、叢枝菌根真菌在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中的作用等諸多方面。該書共分十章,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理論研究和實踐有機結合,是國內第一部反映我國荒漠環境叢枝菌根研究成果的著作,科學性和實用性強。
本書利用在國家植物園親自觀測獲得的100余種觀賞植物的第一手物候觀測資料,首先,編制了涵蓋114種1136個植物物候現象的國家植物園物候日歷,它是迄今為止國內外編制的時間序列最長、項目最豐富的一份物候日歷,在確定當地的物候二十四節氣、指示農業生產的時宜、物候期預測、植物物候造景和展示植物物候時序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其次,劃分了國家植物園的12個物候季節,并闡述了各季節內的植物形態、色彩和韻律美特征,探討了極端低溫事件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進而,揭示了國家植物園主要植物物候現象發生的節律性
本書為作者研究團隊多年從事乳酸菌分子生物學和基因調控研究系列成果的總結。本書以植物乳桿菌WU14為研究對象,以乳酸菌亞硝酸鹽還原酶系統的調控為突破口,主要探討了乳酸菌氮代謝全局性調控蛋白GlnR和Fnr對亞硝酸還原酶Nir的調控機制,從轉錄水平和基因表達上著手分析亞硝酸鹽脅迫下植物乳桿菌WU14全局性轉錄調控蛋白GlnR和Fnr及Nir對氧感應機制,驗證了Fnr與Nir和nir啟動子以及Fnr與GlnR的相互作用,闡明了GlnR和Fnr對nir操縱子的多層次表達調控機理,以期構建乳酸菌氮代謝的基
橫斷山脈是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體,地貌形態組合為高山深谷平行相間,主要山脊和江河近于平行地呈南北走向,橫斷東西間交通,故名。它是是世界上10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是顯花植物的搖籃,也是研究蝴蝶進化與起源問題的關鍵區域。橫斷山蝴蝶調查團隊在2005至2020年期間,用11年時間,進行野外調查,涉及橫斷山101個縣份(幅員面積679412 km2)范圍內的68個縣份,積累了大量的實證材料,1998-2022年整理、識別、統計、歸類;展翅,拍攝,制作圖版,撰寫成為《橫斷山蝴蝶》蛺蝶
近代人類活動河流發生了巨變,魚類結構發生了改變,河流生態系統恢復需要魚類。但目前基本上河流都沒有留下"自然"狀態下的魚類群落結構數據,缺少修復的參照系和評價標準。本書將不同種類魚類的分類學性狀轉化為數字性狀,借助計算機手段建模型,將不同魚類復雜的數字降維在平面形成簡單的二維圖形態研究種間關系,探討不同的魚類占有的空間位置,根據占有位置,測算出它們的比例,實現從形態信息破譯群落結構信息。本書內容解決了"歷史上魚類群落結構"問題,即通過解譯的魚類群落結構數值,窺知"歷史上的"河流生態環境是怎樣(植食
本教材供本科臨床醫學及其他專業專業學生學習使用,在第四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堅持以深化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突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全書分4篇,供23章,系統介紹生物化學的基本知識。第一篇為生物大分子,第二篇為物質代謝與調節,第三篇為分子生物學基礎,第四篇為專題。準確描述生物化學知識點,同時根據本專業進展增加了新的知識。在整體上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和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保持一致,更加實用。配備豐富的數字資源,作為學生輔助拓展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