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為目標,以居住空間變動為基點,圍繞人口城鎮化策略與路徑展開研究。回答如下問題:(1)不同區域內居住空間的一致性或分殊性程度;(2)居住空間性質與人口城鎮化程度之間的關聯;(3)正在執行的以居住空間為基礎的城鎮化政策與策略有哪些?這些策略是如何提出的?其效果如何及如何評估?怎樣推進積極的人口城鎮化政策?(4)怎樣降低因居住空間分殊而產生的人口城鎮化結果的不公平?(5)人口城鎮化過程中“個體選擇”與“結構約束”之間的理論意義。
如何建設一個“為所有人的社會”(a society for all)?不同的政治體系和文化體系下有不同的闡釋和實踐方式。本書從市場競爭進入鄉村經濟社會生活和資源稟賦兩個點切入,探討在國家式發展背景下,社會包容和社會排斥在獨龍江地區鄉村生活中的基本特點及生成過程,從而從現實生活的層面來展示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筆者認為,中國社會對包容性的理解和實踐與西方社會有著很大的區別,其中很重要的是中國國家政府在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因此,包容性研究必須與具體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場景結合起來思考。本書采取“自
本書在全國流動人口政策演進機理剖析的基礎上,著重以長三角地區流動人口政策為研究對象,嘗試校正流動人口宏觀調整與區域微觀經濟政策二者混淆的誤區,不僅梳理長三角地區流動人口政策演化脈絡并分析內在演變機理,而且對長三角地區流動人口政策所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應進行評價和評估,其中尤其聚焦作為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長三角地區的流動人口政策實踐是否領先于全國的政策安排和制度供給,既關注長三角地區流動人口政策的一般性,更關注其特殊性,在這一過程中,還對長三角地區區域內部“兩省一市”的流動人口政策進行了共性和差異化特
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獨立自主和參與社會的基礎,推進醫養結合是實現健康老齡化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本書突出醫養結合的體制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本書由三個篇章組成,從理論和邏輯自洽性的縱向“經度”和內容和體系完整性的橫向“緯度”兩條交織的線索組織。第一篇章為總報告,縱向“經度”,重點回答業界普遍關心的若干開放性理論問題,對總體發展的評價,提出政策建議。第二篇章為分報告,主要解決橫向“緯度”,各分報告從“要素”的角度分維度地深入剖析“醫養結合”。第三篇章為國際報告,針對國外主流的醫
準確界定和測量出生性別比失衡的影響因素,不僅是治理出生性別比失衡的關鍵,而且對于維護國家人口安全和社會穩定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對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進行研究,并對人口趨勢提出預判,以期對我國的人口治理帶來助益。本研究的新穎之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將中國出生性別比的各主要影響因素整合在一個框架內,并利用數據刻畫出各因素對出生性別比失調的具體影響機制和路徑。其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突出了對婦女生育決策行為的宏觀層面的關注,并利用HLM模型將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整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其三,從結
《城市史研究》創刊于1988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城市史研究專業刊物,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原為年刊,2012年中國城市史研究會成立后,正式成為該會會刊,改為半年刊,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從第30輯起,轉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作為城市史研究的品牌和陣地,《城市史研究》已得到國內外同行和學界的廣泛認可,在各大圖書館和高校研究基地均有收錄,刊物文章多次被轉載和引用,2012年被收錄入中國期刊網,并在人大復印資料《歷史文摘》專題轉載。 被列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
《終極求職信》為求職者與招聘者進行有效書面溝通提供指導,內容涵蓋在線申請、申請郵件,乃至如何回應對方的拒絕。求職專家馬丁??耶特展示了如何才能獲得更多面試機會——關鍵是要使用招聘啟事本自的語言,此類語言會幫你提升簡歷申請在簡歷數據庫中搜索的概率。在這個完全更新的求職信參考指南中,你會發現大量的求職信樣本,以及作者的諸多嘗試及證明的方法: * 確定相關的關鍵詞來吸引招聘者的注意力,并有效地使用它們。 * 清楚地展示個人品牌和你能為工作帶來的通用技能。 * 找到恰當的方式接觸到決策經理和相關招
《原生家庭心理學》這本書主要介紹原生家庭創傷與心理、性格之間的微妙聯系。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原生家庭對子女造成的影響,以及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心理問題。從養育環境、惡毒語言、施暴行為、過度控制等角度剖析原生家庭之傷的同時,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自我蛻變、性格重塑方案。
對于深陷原生家庭傷害以及將要在新生家庭中養育孩子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手邊書。
本集刊由云南大學主辦,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黨委書記、教授趙春盛擔任主編,旨在弘揚魁閣精神,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學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擴大云南大學社會學的學術影響力。本期所選文章以‘魁閣’80周年暨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40周年”學術研討會部分發言及論文為主體,兼有一篇調查報告和八篇影評,具學術性與可讀性。主要文章有:《從費孝通學術研究被質疑談起 》《從“玉村”到“玉城”——一個滇中村落的空間變遷》《以“魁閣”為中心的心理學與社會學交匯 》《王康與<時代評論> 》《為什么討論民族志電
本書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行為規范與預防犯罪課題”的一項研究成果,該課題得到了國家財政專項資金的資助。青少年的問題行為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絆腳石。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問題行為,是黨和國家關心重視的事情,是千家萬戶關心關注的事情,是一線工作者努力在做的事情,也是研究者希望推動做好的事情。本書由三部分構成,第一編是青少年問題行為調查研究報告,第二編是專門(工讀)教育理念舉措探究,第三編是專門(工讀)教育實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