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既總結了古代醫家的豐富經驗,又結合了現代針灸推拿研究的新進展。首先介紹了中醫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和針法、灸法、推拿手法,然后以臨床常見病為綱,詳細闡述了常用康復治療方法中的針灸治療和推拿治療的應用。本書參閱了大量針灸推拿學相關教材、書籍及文獻,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圖文并茂,理論講述有理有據,操作方法具體實用,且與臨床緊密結合。
本書嘗試將中醫穴位保健、情志調理的理論與現代慢性腎臟病防治的醫學觀點相結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介紹,如中醫穴位按摩既有對穴位取位、按摩功效的解釋,又有對慢性腎臟病常見癥狀穴位治療實施方法的講解;情志調理中則注重說明慢性腎臟病常見異常情緒與人體臟腑功能變化的相關性及處理方法。
本書是《中醫內科學》的配套教材,書中案例大多來自于各編委的臨床驗案,案例后附有理、法、方、藥的詳細解讀,是學習《中醫內科學》的重要參考書籍。早臨證是中醫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本教材可以作為中醫理論聯系臨床實踐的重要橋梁。全書的內容注重科學性、創新性、整體性、實用性、啟發性,通過生動的案例講解,能夠使同學們身臨其境,體悟臨床,培養學習興趣,提高臨床水平。
本書對六種海外藏明代太醫珍稀古籍展開多維度的綜合研究。從版本的角度,對其版本情況進行梳理;從考據的角度,對著者生平進行考證;從目錄的角度,輯錄相關目錄書對之的記載及提要;從學理的角度,對其醫藥學價值進行探討;從實用的角度,精選其中的醫案、醫方加以辨析。附錄《明太醫名錄匯編》《明太醫傳世醫籍提要》是本書得以展開研究的前提,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有助于發掘和傳承明代宮廷醫學經驗,推進海外藏中醫珍稀古籍的回歸與研究。
本書為中山市中醫院一線醫護團隊在第五批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孟繁鮭主任中醫師帶領下,對所在科室近年臨證經典醫案的整理概括及經驗總結。作者以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為診治原則,既強調中醫思維,遵循中醫用藥規律,又善于吸收借鑒西醫研究方法和成果,創新傳統中醫藥現代表達方式,形成個體化治療特色。全書分為“醫案”和“醫話”兩部分,“醫案”涉內科、婦科、兒科、外科四類,“醫話”主要是對經方證的有益探討。
中藥是祖國醫學的寶庫,是人類重要的藥源,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本書立足目前世界范圍內的環境保護問題和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結合全國范圍內垃圾分類和中醫藥科普推廣,從日常生活中丟棄的廚余垃圾入手,發掘其中隱藏著的一些“寶貝”。它們經過簡單加工處理,可成為具有臨床價值的中藥材。書中對廚余垃圾按照蔬菜、水果、堅果、水產家禽等進行分類,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逐類介紹隱藏在廚余垃圾中的“寶藏中草藥”。
中藥質量標志物是存在于中藥材和中藥產品中固有的或加工制備過程中形成的、與中藥的功能屬性密切相關的化學物質,是反映中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標志性物質。本書是介紹中藥注射劑質量標志物的首部專著,包括上、中、下三篇,分別從緒論、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質量標志物研究和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質量標準及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三方面進行闡述。本書基于中藥質量標志物理論,以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為范例,分別對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的化學物質組辨識、特有性、有效性及藥效物質基礎、配伍規律、安全性及可測性等內容進行系統性研究
本書共分緒論、醫案和附錄三部分。緒論闡述了腫瘤的概念、源流、分類、病因病機、常見證候及常用治法等。醫案部分以西醫腫瘤病名為綱,以醫家為目,對所收集的病案進行分類編寫。附篇收錄了幾位有代表性的當代知名的腫瘤專家的診療經驗與驗案,以使讀者了解目前腫瘤的診療進展。
本書詳細的闡述了多種常見病的中醫特色治療。以各個疾病病名為主編目,予以各種中醫特色治療作為具體內容。全書內容共分為八篇、55章, 在編寫體例上,從疾病的流行病學到西醫診療和中醫診療兩方面,以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中醫辨證分型、中醫特色治療、中醫辨證調護以及傳統養生保健對疾病的防治進行了系統介紹。本書重視中醫特色技術,以實用性為宗旨,是中醫特色治療常見病的重要的資料和基層中醫師參考書。
本書從眾多的古代醫家中精選出有代表性的10位,運用生動的筆觸,透過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來展示我國古代醫家的智慧和傳統醫學的輝煌軌跡。本書介紹了扁鵲起死回生、“醫圣”張仲景、華佗巧治病、董奉譽滿杏林、孫思邈和《千金方》、兒科圣手錢仲陽、張從正攻邪治病、朱丹溪拜師、李時珍千里求序、吳又可抗疫10個故事,朝代跨度從先秦兩漢到宋元明清,兼顧思想性和趣味性,使讀者既徜徉于中華文化的廣闊領域,又在中醫文化的特定課堂開拓視野。同時,全書配合內容原創約80幅精美的插圖,圖文并茂,插圖借鑒“國潮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