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階層犯罪論體系的訴訟品格”這一命題為視角,循著刑事一體化的研究思路,以關系的發現為理論研究起點,以實踐的價值為理論研究落腳點,運用歷史發現、比較分析和規范推演等研究方法,梳理了階層犯罪論體系的本體意義、階層犯罪論體系對訴訟程序的關照性,以及階層犯罪論體系之于訴訟模式、訴訟進程、證據證明和刑事辯護的重要指引價值。
本書以少年睿奇的學習成長為主線,以問題為引領,以故事為貫穿,希望能夠讓青少年讀者在思考與探究之中,深入理解法庭科學家獨特的思想方法,體驗調查取證、分析思考、推理斷案的全過程,感受法庭科學的價值。同時,希望青少年讀者能夠在證據意識、安全防范、法治精神、科學探究等方面獲得有益成長,養成遵守法律的自覺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
《法苑內外》作者王立民教授在法律史領域耕耘近40年。除公開出版的著作與公開發表的論文外,還公開發表了一些小文章,包括隨筆、見聞、序、回憶文章等。此書把其中的一些主要內容集成于一體,展示給讀者。從中,讀者可以了解世界法制的古今中外,擴展自己的知識特別是增長法治知識,提高法治素養。
本集刊以“關注數字法律前沿問題、促進數字社會法治化”為宗旨,集中展示優秀的數字法學理論最新研究成果,以規范研究、實證研究、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致力于數字法學這一新興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為數字時代的法律發展、數字社會的法治化盡力。《數字法學》第2輯共收錄15篇文章,設“數字法學基礎理論”“數字治理法治化”“數字權利法律保護”“數字技術法律規制”“域外數字法學”五個欄目。
"法理學也被稱為法哲學,是法學學科體系的基礎理論、一般理論和方法論。在傳統法理學教學過程中,往往由“法理學”一門課程完成法學基礎理論的講授工作,既充當低年級學生的法學入門課程,又充當高年級學生的進階讀本。“法理學”課程講授和學生學習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一門課程無法很好地完成入門基礎和進階拔高的雙重使命。因此,“法理學”課程分階段教學成為部分高校法理學教學的授課模式。 《新編法學導論》是傳統“法理學”課程“一分為二”教學改革用書之一,與《法理學》教材共同構成法理學學科的完整課程用書體系。
本書為法理學領域經典著作,該書中文首版在國內出版之后,受到很高贊譽,自出版后十幾年來,在國內法學界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學術影響力,對于我國法理學的發展發揮了較大作用,是法學研究、特別是法理學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重要著作,被國內眾多院校列為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指定閱讀書目。 本書是有關西方法理學的通識性著作,以作者獨特的視角反映了西方法理學的發展脈絡。作者以現代性的起源、形成和發展為線索,在浩瀚的西方法理學思想寶庫中選取材料,并以后現代主義的視角對近代以降的現代主義思想進行評析,在評析過程中畫
本書大約15萬字,由現任明治大學法學院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律師太田勝造教授主持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合著完成。這是一本涉及法律、人工智能、法解釋學、神經法學的法律圖書,是一本日本法學院學生的入門讀物。書中每章開篇均由一個案例和思考情景,便于學生在問題意識下學習和閱讀。法律的研究是開放的,并不局限于傳統的法學。本書以跨學科的視角,關注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律規范,包括對法律的前沿和交叉學科——神經法學的研究,具有前沿性、體系性,且具有普及意義和價值。
勞動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如何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不僅是一個實踐問題更是一個理論問題。作者認為,在當代中國的現實語境中,“激活”馬克思的思想資源,發掘體面勞動的內涵要義、方法特征、價值取向,不僅能幫助我們準確理解當代中國體面勞動的現實境遇與原因特征,也能為我們探尋未來中國的體面勞動實踐之路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引和實踐指導。論文在厘清體面勞動的概念內涵基礎上,從生存論的視角出發,揭示馬克思體面勞動思想的基本內容及理論特質;站在現代性視域下,探討體面勞動與人的生存發展之間的內在關聯;從“體面”與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的最終研究成果,已經通過了國家社會科學規劃辦組織的鑒定。該書由八章組成,以習近平法治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為指導,系統梳理國家監督體系理論研究的歷史與現狀,闡釋國家監督體系的科學內涵、基本原則和運行機制;深入探討習近平關于權力制約與監督的重要論述,明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健全國家監督體系的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在此基礎上,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分析國家監督體系的形成過程,探討國家監督體系的實踐邏輯與制度邏輯,提出并論證權力監督的重要性以及反腐敗的必要性是國家監督體系的實踐邏輯
隨著大數據、區塊鏈、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人類社會已經迎來了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數字經濟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中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為了更好地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擬將從2022年出版“數字法治評論”系列叢書,每年兩本(上下半年各出一本),長期出版。叢書內容涵蓋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數字貨幣法治、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