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高等機械系統動力學的疲勞與斷裂部分,全書共6章。第一章是損傷、疲勞與斷裂概述。第二章是金屬損傷理論,包括損傷理論基礎、脆性與韌性損傷理論、蠕變損傷理論、疲勞損傷理論、各向同性損傷理論、各向異性損傷理論、細觀損傷理論和層合復合材料的損傷分析。第三章金屬疲勞理論,主要有材料的彈塑性本構關系、材料的多軸循環應力應變特性、多軸循環應力應變關系、多軸疲勞裂紋的擴展機理與損傷參量、多軸疲勞損傷累積模型、多軸疲勞壽命預測方法、疲勞裂紋的擴展特性 、高溫多軸疲勞特性。第四章的金屬疲勞理論,包括線彈性裂紋理
本書比較全面地介紹了作者近年來在具有執行器飽和的切換系統非脆弱與容錯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其圍繞具有執行器飽和的切換系統的非脆弱與容錯控制問題,比較系統地介紹了相關的基礎概念和原理、系統性能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還介紹了多Lyapunov函數方法的飽和非線性切換系統L2-增益分析與非脆弱控制器設計、具有執行器飽和的離散時間非線性切換系統的非脆弱鎮定控制、具有執行器飽和的不確定離散非線性切換系統的魯棒非脆弱鎮定控制等內容。
1610年被稱為望遠鏡元年。自此以后,人類與天空的關系被這個兩端裝有透鏡的圓筒徹底改變了。望遠鏡超越了人類視覺的極限,借助它凝視天空會發現: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這本書聚焦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講述了由眼鏡制造商發明的玩具望遠鏡如何經伽利略之手,演變為精密的科學儀器,最終導向星空奧秘的發現,在當時的世界興起波瀾。三位杰出的科學史教授搜集了海量的日記、筆記、信件、檔案、年表等文獻,用這些歷史的痕跡再現了400多年前伽利略對星空的觀察、《星空報告》的發表與傳播,以及顛覆性
本書內容分為四章。第一章簡述振動運動的基礎理論知識,第二章為工程分析動力學基本內容,第三章從分析動力學的基本概念開始,以完整系統的第二類拉格朗日方程及應用為主線,同時也涉及線性非完整系統,同時對完整系統的哈密爾頓原理做了簡述,最后簡介了第一類拉格朗日方程。
本書將學以致用的思想作基礎,采用“知識點+上機實踐”的方式編排各章內容,旨在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有機融合,重點培養讀者的AutoCAD應用技能,提高讀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全書共14章,主要內容包括AutoCAD 2022用戶界面及基本操作、創建及設置圖層、繪制二維基本對象、編輯圖形、書寫文字及標注尺寸、繪制典型零件圖、裝配圖的繪制方法和技巧、生成軸測圖、打印圖形及創建三維實體模型等。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機械、電子及工業設計等專業的計算機輔助繪圖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及計算機愛
本書從虛擬調試的基本概念出發,通過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NX-MCD 與虛擬PLC、虛擬數控系統和虛擬機器人控制器之間的聯合虛擬調試。主要內容包括:數字化虛擬調試仿真、數字樣機建模、單機設備虛擬調試仿真,新能源動力電池的激光清洗設備、涂膠裝配、產線虛擬調試,以及數字鏡影技術與數字孿生技術等。本書適合制造型企業、智能制造服務型企業數字化產線規劃與仿真人員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智能制造、工業工程、物流工程等專業工業仿真教材。
本書不僅建立了減震結構的力學模型,分析了隨機振動響應,探討了最優參數的確定方法,還提出了層間位移利用率這一新概念,并基于此提出了新的消能減震結構設計方法。書中以附設黏滯阻尼器的減震結構為研究對象,詳細闡述了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性能評估及其在減震結構中的實際應用,主要研究了阻尼器支撐構件剛度和層間位移利用率對減震結構減震效率的影響規律,并通過一系列嚴謹試驗,使該理論實用價值得以驗證,展現了減震結構在實際應用中的顯著優勢。
本書包含面向智能制造的 AGV 需求而開展的路徑規劃與自主協同控制兩大主題內容。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并由此引出了面向新一代智能制造的 AGV 物料運輸需求;其次介紹了兩大主題的關鍵基礎技術——同時定位與建圖(SLAM)技術;然后重點論述了常見智能優化算法(包括 GA、GWO算法、FA、Q-Learning 算法)和多 AGV 協同控制;最后給出了應用 AGV 進行物料運輸的智能制造系統案例。 本書適合從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閱讀,也適合相關專業
本書從稀疏診斷的角度出發,針對現有特征辨識技術:匹配濾波策略和智能學習策略的不足,介紹了結構化稀疏學習診斷理論的基本原理與核心的技術。通過從一維結構化稀疏:加權協同稀疏結構、非負有界稀疏結構;過渡到二維結構化稀疏:非局部協同稀疏結構、自相似加權稀疏秩結構、廣義稀疏協同結構,建立一系列具體的結構化稀疏學習診斷模型,實現了不同問題的有效診斷。并結合風電裝備特征辨識和航空發動機齒輪轂裂紋診斷兩個案例證明所闡述的結構稀疏診斷新理論的可行性。
“機械發明的故事(升級版)”是介紹機械發明基本知識、發展歷程及科學家故事的科普讀物,分為“古代機械和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兩個分冊,按照兩次工業革命的時間順序描寫了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科學家們偉大的機械發明和創造帶給人類一次又一次震撼的故事。本分冊為“古代機械和蒸汽技術革命”。第一篇為古代機械的發明與發現,主要介紹了杠桿原理、電磁發現、齒輪、翻車、水磨、紡車、地動儀、指南車、水運儀象臺、機械鐘、望遠鏡、顯微鏡、摩擦起電機等機械發明、發現及科學家的故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