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厚植黨的執政根基的“微場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微細胞”,是加強社會治理的“微單元”。基層治理體系是涉及發展與治理、活力與秩序雙向互動的系統性工程,具有空間—規模—人口的適配性、規劃—建設—管理的周期性、生產—生活—生態的宜居性、改革—發展—創新的驅動性、科技—文化—藝術的互動性、政府—社會—居民的協同性等系統屬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深入闡釋了中國基層治理的核心價值、功能定位、主導紅線和推進路徑,闡明了基層治理“為了誰—依靠誰—為什么—怎么辦”等理論
作為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主辦的校園文化活動,“北大教授茶座”致力于搭建同學們和名師大家之間的溝通橋梁,使同學們可以近距離聆聽師長經歷、感受學者風范、領悟人生智慧,進一步增強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體會青年成長與責任擔當。 本書是第3輯,共選取了人文、社科、理工類等不同學科老師(呂植、孫玉文、唐士其、朱松純、段慧玲、李彥、潘維、孫來斌、王世強、曹文軒、車浩、王躍生、燕繼榮、張海霞)的14篇活動整理稿,主題豐富多樣,有科研學習的實用方法,更有人生態度與悟道真知。老師們傾情相授,愿為求索者在前行的道路上燃起
今天的世界,伴隨著全球性經濟發展與一體化的日益加深,帶動了更為深切和劇烈的社會變動,這種現象是前所未有的。人類的命運前所未有地綁在一起,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地去理解認識不同的文化與族群特征,尊重各種地方性的社會傳統,以期實現通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2019年5月份北京召開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提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 本出版計劃將涉及到全球化時代
本書是梁漱溟晚年寓居時期與小友陳維志的部分談話集錄,由陳維志根據個人筆記和回憶整理而成。全書以八個章節記錄了1970-1976年間梁漱溟對陳維志的部分談話內容。這些談話多簡短而零散,但涉及廣泛,包括自我認識、治學與著作情況、哲學與宗教、人物評價與回憶、東西文化與歷史的比較、對社會與政治的認識、對人生的認識、健康與養生等。以上內容因系對梁漱溟日常聊天的記錄,不同于梁漱溟其他系統的學術專著,故讀之輕松活潑、通俗易懂;同時也是梁漱溟晚年思想的獨特呈現,對于了解、研究梁漱溟晚年生活和思想情況具有一定的參
本書著眼調查研究中的設計與分析問題,針對大規模調查、互聯網輔助調查等現代調查形式的設計與分析問題展開研究,依托實際數據的驅動探索前沿統計方法。結合大興調研之風的時代背景,并圍繞調查數據的缺失處理、變量選擇、區隔分析、潛變量建模等問題展開討論。每個章節從問題剖析、方法講解、實例分析的角度展開,相關程序代碼通過github平臺與讀者共享,可作為相關領域研究者的方法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市場研究相關行業從業者的工具參考書。
本著作立足于管理統計學基礎理論和方法,主要通過對數據類型、數據的收集與處理、描述性統計、聚類分析、因子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方差分析、時間序列分析、面板數據分析、統計指數和測量等共計14章內容的系統闡述,按照描述統計、統計推斷和數據的信效度分析邏輯,以《個人信息世界量表》為數據收集的工具,利用本團隊大規模社會調查的一手數據作為實例,應用Stata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旨在從基礎理論和方法入手,試圖通過統計軟件輔助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幫助學習者提高對統計基礎理論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軟件的應
《行為科學統計精要》(第10版)來自作者團隊幾十年應用統計和實驗設計的教學實踐,自出版以來一直是美國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領域中使用最廣的應用統計學教材。 本書通過15章內容完整而生動地介紹了統計學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作者通過一步步的邏輯推演,向讀者展示每個統計概念的意義,幫助讀者理解使用某種統計方法的原因,以及運用這種方法的關鍵點。本書的最大特點在于方法清晰、內涵深刻、敘述生動。 書中提供了大量應用性案例和課后練習,幫助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真正理解統計思想,
本書緊扣社會學與民族地區社會治理變遷主題,收錄的多篇論文圍繞社會學學科發展與經濟社會變遷、社區治理理論與實踐、文化變遷與社會發展、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工作、社會問題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較為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主要以民族地區為研究對象,從民間信仰、民間習俗、社會組織等角度來研究民族地區社會治理變遷。旨在推進社會學學科發展和民族地區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公共管理等學科的學生和研究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學習和參考價值。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勞動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新時代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之間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書予以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 在新時代五育并舉的背景下,勞動教育已經不再完全從屬于德育,形成了獨立發展的趨勢,但其內核依然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耦合與同構,能夠進一步明確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化作用。 本書在理論層面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勞動教育理論;同時進一步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內
本書主要收錄了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社會認識論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大數據與社會認識論’高端論壇暨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社會認識論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部分學術會議成果。本學術會議以“大數據與社會認識論”為主題,專家學者緊扣大數據的問題,從社會認識論和國家治理的視域多維度展開深入研討,其思想共識與精華便構成本書的主體內容。 首先,關于社會認識論的基礎理論,部分學者進行了哲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和跨學科交叉研究,解讀大數據時代的社會背景和理解大數據問題的理論基礎。 其次,針對大數據的發展,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