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項研究集中于“信念的本質”這一中心議題,擬就信念這種心智現象的形而上學、語義學、認識論、規范性、信念與理性行動的關聯等具體問題展開探究。嘗試梳理休謨信念理論的基本主張,建立起一個進行分析和討論的理論平臺;對二十世紀幾種重要的信念理論做批判性討論,特別是清理幾個重要的爭論,包括實在論和反實在論之爭、柏拉圖主義和虛構主義之爭、傾向論和表征主義之爭、內部論和外部論之爭、原子論和整體論之爭、信念自主論和非自主論之爭,等等,并分析和評價這些爭論背后的預設性觀念和支撐性論證。進而,立足于對既有理論的長處和
在奧林匹斯宗教的影響下,誕生了古希臘文明的各種文化形態,史詩、競技會、抒情詩,雕塑……還有悲劇。希臘的三大悲劇作家創作了具有各自鮮明特色的偉大悲劇,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命運,那所謂“背后的東西”。 本書將引領讀者看到,哲學是如何在悲劇的指引下,從那“背后的東西”領悟到必然性與邏各斯,從而走上了“愛智慧”的道路。 悲劇呼喚哲學的高峰,哲學回應悲劇的啟迪。本書旨在厘清悲劇與哲學之間的精神脈絡,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古希臘悲劇,也更好地理解古希臘哲學,感受古希臘的精神!
本書是一部政治哲學典范之作,由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哲學導師邁克爾·貝雷斯福德·福斯特于1935年所作,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書主張“哲學思考就是哲學地研究哲學史”,它圍繞西方哲學史上的經典名著柏拉圖的《理想國》和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嚴謹地考察了兩部作品所代表的政治哲學的延續與差異,提供了一種從法哲學的角度來理解黑格爾甚至西方政治思想的思路。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本書認為政治哲學與形而上學不可分割,甚至古今政治哲學的差異就在于形而上學上的不同。這一洞見,賦予本書一種宏觀的思想史視角,對于今天的讀者仍
本書是當代希臘古代哲學家帕夫洛斯·康托斯教授關于《尼各馬可倫理學》的最新導論,全面覆蓋《尼各馬可倫理學》中的重要主題,以亞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領讀者,展示書中的精巧論證和對人事的精微觀察。本書主要面向普通讀者與初學者,寫作風格平實生動,又能直擊人心;同時又有深厚的研究基礎作為支撐,強調了《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一些較少得到研究的主題,因此也適合專業研究者閱讀。
將軍崖巖畫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錦遼劍嬉勻嗣嫦裎鰨橇稅佳ā⒌久住⒎礁裎啤⑻粑頻韌枷瘛1臼樵詼越卵一低巢飭康幕∩希岷瞎派肪場⒖脊乓胖貳⒖脊叛幕嘈鴕約拔⒏炊洗際醵匝一謔笨盞納緇嶁翁⑽幕塵昂途裥叛黿辛斯菇āMü越卵一目繆Э品治鍪狀謂⑵鷥髦饕枷竦哪甏叵島土鞅涔蹋剿髁瞬煌綹窶嘈偷耐枷袼碚韉牟煌品絞健⒕媒峁埂⒆迦盒叛齪鴕鞘較低常源斯吵劣諑煩ず又脅徒卵一鈐醯拇醋鞫Α�
謫居龍場,頓悟圣道;巡撫閩贛,平匪誅藩;回鄉守制,光大心學;總督兩廣,保境安民。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的一生,跌宕起伏,波瀾壯闊,自始至終都在踐行“知行合一”的學說,真正地做到了“三不朽”,從而超凡入圣。不論是遭逢困厄,還是身處順境,他都憑借著心學的智慧,不悲不喜、無寵無驚地泰然處之。 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說:“二十一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因為他的心學智慧永不過時,他的人格魅力光照古今。誠如作者所言:“這個人用良心建功立業,因此詩意地棲居在
本書以中國傳統文化中二程理學思想為研究對象,著重挖掘其當代價值。全書主體部分分別從天理、道德、義利、誠敬、公心等方面梳理二程理學思想,并對其中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進行論述,由此結合當前的社會現實探討其當代價值。本書依托《二程集》這一中華典籍,并引用其他經典如《論語》《孟子》《禮記》等參照論述,文筆通俗、資料翔實、解讀科學,對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朱子《小學》教育心法,便是要在小學階段通過“灑掃應對”的下學工夫來培育蒙童良好的道德習慣、涵養蒙童真誠敬畏之心,并以此奠定可上達“全體大用”高明之境的圣賢壞璞,這也是本論文的核心思想所在。在本書中,作者試圖一方面汲取朱子學研究豐碩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則試圖結合現代心理學、教育學以及腦科學的最新發展,通過《小學》一書詳細考察朱子的教育心法和教學實踐,闡發和總結朱子《小學》教育心法的思想體系,以期重新挖掘朱子《小學》教育心法對現代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老子》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問世以來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約請潛心研治老莊哲學幾十年的張松輝先生,將《老子》甲、乙本與通行的王弼本相對照,篇次依帛書《德經》在前《道經》在后,參考多種版本精審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礎上加以題解、注釋和翻譯,差異較大者則分別進行翻譯,全面呈現《帛書老子》的獨特價值,值得期待。
本書選《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充分的譯注和精要的闡釋呈現老子思想基本內涵,讓《老子》入門有抓手,進階有層次。原文充分參詳了多種《老子》版本,搭配了白話譯文和疑難字詞注音注釋,閱讀門檻降低;闡發立足《老子》本義,結合先秦各家子學對比探討,征引中西現實案例譬喻說理,深入淺出又常讀常新。采用小開本精裝,圖文并茂,雙色對開分欄,附有索引兩種,方便查閱和誦記,也是意在把書本讀薄,讓經典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