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全面的哲學審美論史。 哲學審美論是一種起源于18世紀德國的現代思潮,它包含兩個基本觀念:審美自律論和審美超越論。審美論問題緣于康德,初成于席勒、早期德國浪漫派和謝林,經由叔本華、尼采一直延伸到20世紀的海德格爾等。德國早期審美論觀念因王國維的闡發在漢語思想界立根,后經蔡元培、朱光潛、宗白華等人改造,成為20世紀中國美學根深蒂固的信條。 本書從現代問題即主體正當性問題入手,運用觀念史方法,考察中西審美論思想發展中的基本論題及其演變邏輯。首先,在深入剖析康德哲學美
情緒在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指導著人們的行為、思想和人際關系,幫助人們確定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以及做什么樣的決策。 本書在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情緒在認知功能中的作用進行了綜合性闡述。作者立足于實證與理論研究,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綜述了情緒對不同方面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以便幫助讀者理解情緒對注意力、記憶、激勵、決策、推理等認知功能的影響機制。 書中每章都關注了一種特定的認知功能,并闡述了情緒在該認知功能上的個體差異,以及衰老、精神障礙對該作用的影響。這些內容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情緒如何影響
孩子學習成績差,只是因為專注力不夠嗎?孩子吃不了苦、容易放棄,只是因為意志力差嗎?孩子社交恐懼、不合群,只是因為性格內向嗎?孩子被霸凌、不懂得反抗,只是因為膽小懦弱嗎?孩子內心焦慮、愛鉆牛角尖,你以為只是心理脆弱嗎…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源于情商的缺失。因此,家長不僅要注重孩子的智商開發,更應該注重孩子的情商培養。培養情商,能促進孩子學習的進步,心理的健康發展,良性的社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困惑都將迎刃而解。這是一
要想從兩個獨立的個體到“更好的我們”,就有必要從家庭系統的角度來解開兩個人之間的結。本書以薩提亞模式為理論基礎,以一對情感出現問題的夫妻和一位心理咨詢師的14次見面引人入勝的故事形式,來討論處于親密關系中的雙方在日常互動中發生的一些沖突、矛盾、意見、分歧等,是由原生家庭成長過程中的哪些經歷引發的,以及需要對兩個人的內在系統——“冰山”——的哪個層次進行調整。閱讀本書,你將不僅能更清晰地明白自己的內在發生了什么,還能了解對方,從而改善親密關系。
本書作者詳盡地闡述了敬畏如何重塑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身份認同。在面對大自然的壯麗景色、歷史的厚重沉淀或藝術的深邃內涵時,我們感受到的敬畏不僅僅是一種情感體驗,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覺醒,有著推動我們成長與蛻變的強大力量。敬畏的力量讓我們能夠超越“小我”,深刻感受到與廣闊天地、與他人的緊密聯系。同時,敬畏還帶給我們多重心理益處,如緩解壓力、提升幸福感、增強集體歸屬感與人生意義。
為何受傷的總是我? 為何最深的傷往往來自最親密的人? 為何太親密的關系反而讓人感到束縛? 我們要如何做,才能擺脫以愛為名的情感操縱?才能擁有一段健康、成熟而又獨立的親密關系? 我們從小被唯美的童話愛情故事所吸引,期待著真命天子的出現,并與之擁有完美的愛情,可現實卻擊碎了我們的美夢——我們在愛情中遍體鱗傷,甚至發現我們正遭受來自伴侶的語言暴力和控制。 《情感陷阱》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創始人阿爾伯特·埃利斯關于兩性心理的力作。全書精準剖析情感操縱者的動機,全面揭穿情感謊言的套路,幫你擺脫以愛
作為一名臨床經驗超過40年的資深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博士曾見過太多女性一直自知或不自知地在與不愛她們的母親抗爭,并承受著母愛缺失帶來的深遠傷痛和影響——焦慮、抑郁、人際關系障礙、自信匱乏……這是一本體貼入微、實用性強且深具意義的自助指南,通過多個有說服力的、代表性的真實案例,對幾種典型的母女關系進行深度解析,蘇珊博士以她切實有力的專業指導方法,將一步一步引導你治愈從童年延續至今的情感創傷,重塑母女關系的嶄新模式,重鑄自我、重拾自信。請牢記:你,值得被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缺乏自制力,動作協調性差,語言發展遲緩,表達、理解能力弱,讀書、寫字、算數比較費勁,甚至不喜歡上學……這些都是感覺統合發展障礙導致的,常令教師困惑、家長頭疼。這些又是極易隱藏的障礙,所以這群孩子經常被忽略,從而錯失早期治療的時機。本書主要針對教育工作者、作業治療師、父母及關心幼兒的照顧者所編寫,介紹如何評估幼兒可能的感覺統合癥狀,以及在家或在校可進行的感覺統合活動與游戲,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用
哈佛院長作序推薦,寫給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第一課,掌握與學分一樣重要的社交吸引力。 對于剛開始進入大學校園、職場、陌生環境的人來說,背負壓力勉強去建立關系反而容易把事情搞砸。 在這本書里,“哈佛一哥”唐文理結合哈佛校園諸多師生案例與相關研究成果,提出了實用有效的“灰姑娘五技能”。他認為,在大學中,掌握社交能力與努力提高學分一樣重要,正是一個好的機會補上從小缺失的情商課。對于社交“新手”,重要的是真誠、自然地主動自我展現,給自己的人際關系排列優先級,衡量真正值得深入交往的友誼,與志同道合共同參與到一
孫醫生把多年從事青少年及成人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學識和臨床經驗歸納為十個專題,用平易近人且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那些專業艱深的抑郁癥精神病學、心理學知識,特別結合了孫醫生個人的康復經歷,分享了抑郁者及其陪伴照料者的自助經驗。
不論是你正在與抑郁做斗爭,還是你身邊的人受困于抑郁,抑或是你單純想要更多了解抑郁癥,這本書都能使你獲益。